岗位练真功 赛场亮风采
岗位练真功 赛场亮风采
——记全国冶金矿山行业技术能手、河钢集团矿业公司研山铁矿球磨工张彬

在第四届全国冶金矿山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河钢集团矿业公司研山铁矿选矿作业区球磨工张彬荣获“全国冶金矿山行业技术能手”称号。赛场上,他以扎实的技术功底、沉稳的应对能力展现出新时代矿山青年的风采。
勤学苦练 成就过硬技术
“能站上全国赛场,离不开公司多年的培养,更离不开日复一日的打磨。”谈及获奖,张彬的话语里满是对成长平台的感恩。
此次竞赛涵盖理论考试、磨机工况处理、计算机模拟仿真、现场答辩四大模块,从参数调节到故障排查,从虚拟仿真到实战应变,全方位考验选手的综合能力。为攻克难关,张彬把工余时间全部投入备考:理论知识啃透了3本专业教材,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500多个知识点;实操训练中,他反复模拟球磨机“卡矿”“细度波动”等20余种故障场景,对着流程图推演处置步骤,直到形成肌肉记忆。
“模拟仿真考试时,磨矿细度突然出现偏差,我立刻调整设备频率,3 分钟就稳住了参数。”张彬回忆道,这份从容源自10年岗位积累。自入职以来,他每天坚持“三摸三看”:摸矿浆温度感知设备状态,看粒度变化预判工艺趋势,记数据波动分析调整方向。数千次矿浆品位检测、上万次参数调试,让他练就了“手摸知品位、眼看辨细度”的绝活——只需指尖蘸取矿浆,就能精准判断浓度误差不超过2%,经他调控的生产指标,连续5年保持质量与产量双优。
精耕细作 用智慧创效益
“球磨机就像矿山的‘心脏’,一丝一毫的偏差都可能影响全局。”在张彬看来,球磨工的核心本领,在于“在稳定中求优化,在优化中保稳定”。
凭借对磨矿工艺的深刻理解,他发现磨矿细度与精矿产量存在动态平衡:过度追求细度会增加能耗,而适当调整参数可实现“提质提产”。通过数百次试验,他提出“梯度降细度”操作法,在保证铁精矿品位达标的前提下,将磨机生产率提升8%,年降低能耗成本超12万元。他所在的班组,精矿产量连续3年稳居作业区首位,成为名副其实的“标杆班组”。
面对矿石性质多变导致的粒度波动难题,张彬带着班组蹲守现场72小时,记录下130组关键数据,最终提出“连续补加水”工艺改进方案——通过精准控制补水量与时机,使磨矿粒度达标率从82%提升至96%,每年减少因粒度不达标造成的损失近30万元。“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肯琢磨,岗位上处处是创新点。”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
薪火相传 让匠心永流传
“从人工操作到智能调控,矿山的变化日新月异,但‘精益求精’的底色不能变。”作为青年技术骨干,张彬不仅自己钻研,还主动承担起“传帮带”责任,将总结的《球磨机操作三字经》《故障速查手册》分享给同事,带出5名技术骨干,其中2人在公司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奖。
“新时代的矿山青年,既要懂技术,更要敢担当。”张彬说,看着矿山智能化改造不断推进,他正抓紧学习PLC控制系统、大数据分析等新知识,“我要把工匠精神融入智能时代,在岗位上再立新功,为矿山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从岗位能手到行业标杆,张彬用十年坚守诠释了“把平凡做到极致就是不凡”。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新时代产业工人“爱岗敬业、争创一流、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更看到了“工匠精神”在矿山沃土上的生动传承。(周志东 渠永飞)
 
			   会员登录
会员登录 秘书长信箱
 秘书长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