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山矿业以“碳达峰 碳中和”牵引矿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向全世界释放出中国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强烈信号。地处美丽云南的大红山矿业公司,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在这里,绿色、生态、可持续的新发展模式,正在探索“碳达峰、碳中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
大红山矿业公司规划明确,在2023年实现“碳排放强度达峰”,2025年实现“碳排放总量达峰”,2030年具备减碳30%工艺技术能力,2037年实现减碳30%,2045年力实现碳中和。蓝图已绘就,奋斗正当时。围绕“安全生产、绿色发展”,大红山矿业公司正在着力推进一系列生产工艺技术变革,“绿色生态”已然成为大红山矿业公司的崭新名片。
六环六控,做好矿山顶层制度设计
开展“双碳”革命,对矿产行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大红山矿业公司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市场效益和公司发展需要为导向,以资源高效低成本开发利用为准则,树立“绿色、循环、持续”的现代矿业理念,并按照中国宝武《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要批示精神的实施意见》、宝武资源《“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等相关工作要求,积极研判矿山在“双碳”革命中的发展趋势和行动方向,化危为机、超前布局、主动规划,开展了一系列减碳固碳汇碳工作。
该公司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要在2022年内将已厘清的各工序环节实时产出、消耗绿色新能源、减碳排放量等相关信息通过数据、图表等方式,建成绿色新能源可视化平台,实现“双碳”规划的项目管理,同时,建立起一套包含审查、推进、评价、持续改进在内的“双碳”工作制度规范。工作中,大红山矿业公司围绕采矿“掘、爆、铲、运、溜、提”、选矿“碎、磨、选、检、排、堆”等主要工序环节践行“双碳”思路,建立起极具针对性的碳减排措施。其中,井下巷道工程断面优化、存窿矿高效回收利用、选厂生产水管路优化改造等13个项目的推进,有效推进矿山风貌提升、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实现了“投入与产出相承,环保与效益共赢”的有益探索。
节能降耗,开发低碳环保新本领
近年来,大红山矿业公司严格落实中国宝武“两于一入”“三治四化”和“双碳”工作要求,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先后实施“提质降硅”“自流引水”“绿色照明”等一系列减碳项目,并取得显著成效。其中,三选厂铁系列实施提质降硅技术改造,使铁系列管道精矿提高1.21%,硅含量降低0.85%。每当精矿品位提高1%,就可使下游生产单位生铁产量上升2.5%,焦比下降1.5%,预计降低吨钢综合能耗1%以上,以吨钢综合能耗540千克标煤/吨计算,约降低能耗5400吨标煤/年,按电力当量折算约减少碳排放量23159.8吨。现已建成的南恩河自流引水工程,通过新建输水管道6.51公里,连接现有管线,自流到矿区1万m³生产水池,为矿业公司提供生产用水,预计年取水量可达650万m³,该取水工程全管线采用有压自流方式供水,无能耗,对比原戛洒江取水项目年可降低电耗1189.5万kW·h,减少碳排放量6269.85吨。
在持续推进矿区绿色照明升级改造中,实现矿区地表、井下绿色照明覆盖,按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用LED灯分期、分批替换原使用高耗能无极灯,年降低电耗约1300万kW·h,减少碳排放约6852.3吨。同时,大红山矿业公司设备改造改型、共享单车投放、碎磨选“两新五节”新体系建设等项目,正在以实际成效一举改变矿山作为重工业生产基地必将带来高污染、高能耗的传统观念,实现了矿业公司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优化共赢。
绿色发展,践行生态文明政治责任
今年年初,中国宝武在擘画“十四五”新蓝图中提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矿业公司积极响应,按矿山开采、土地损毁和土地复垦时序进行编排,对规定区域按方案进行分批治理复垦,制定出土地复垦计划,通过复垦造林,实施造林和再造林,增加森林的碳汇量。按照计划,到2035年,复垦面积将达到246.13公顷,碳汇量4.27万吨,到2045年复垦面积将达到504.08公顷,碳汇量8.75万吨,实现碳中和。
同时,大红山矿业公司矿区具备日照时长、太阳辐射能充裕,全年高度角变幅不大,四季照射时数差别较小等特点,属于丰富太阳能资源地区,适合建设太阳能光伏电站项目,矿业公司以科研立项的方式启动首个光伏项目实施,现已完成第一期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可减碳排放173.94吨,第二、三期光伏开发规划也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之中。此外,井下供水管线水电开发利用、井下回风系统风电开发利用等项目的同步实施,都在进一步推进矿业公司绿色清洁能源的全新发展。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矿山行业面临着对于全社会资源供给侧的源头引导和管理的全新挑战。大红山矿业公司作为“双碳”理念的践行者,在积极探索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过程中,将进一步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行动,不断加大新设备、新工艺投入力度,把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作为未来矿山绿色循环发展的新模式,并作为行业实现“双碳目标”重要的管理和执行工具,引领行业企业绿色转型;在提高污染防治水平、传统产业生态化转型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碳发展的过程中有所作为、有大作为,不断牵引矿业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推进清洁生产,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绿色矿山体系建设,大力推进绿色生产和环境保护,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做出应有的贡献。(李明仁 闵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