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工匠 行业先锋┃攀钢矿业攀枝花铁矿 蒋家国
矿山工匠 行业先锋
他们惟精惟一,他们勤思善悟,他们志趣非凡,他们倾情致志,他们“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在一职,其职必举”,将个人梦想与企业命运紧紧相连,在蔚为壮观的中国当代冶金发展史上写下了自我实现的人生华章,成为企业价值创造的标杆,成为行业创新突破的先锋!
矿用汽车的“诊疗”大师
蒋家国,攀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攀枝花铁矿汽运作业区汽车修理工。1989年,初中毕业的蒋家国踏着父辈的足迹,扎根在矿山这片热土上,践行着自己的初心使命,在汽车修理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30多年,从一名只有初中文化的轮换工成长为矿用汽车修理“土专家”。
一
有一位经济学家说过:“不管你的工作是怎样的卑微,你都当付出以艺术家的精神,当有十二分的热忱。这样你就会从平庸卑微的境况中解脱出来,不再有劳碌辛苦的感觉,你就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1989年,初中毕业的蒋家国顶替多病的父亲来到攀钢矿业公司原兰尖铁矿,成为一名梦寐以求的技术工人(汽车修理工)。然而,面对攀枝花火辣辣的太阳,蒸笼似的铁工棚,汗流浃背的工人师傅们……
“天哪!这,就是我要工作一生的地方?算了,还不如回家干农活呢!”
父亲在得知他要打“退堂鼓”后,便来信对他进行了严厉批评,“才干几天就熬不住了,我们那时比现在艰苦得多,你要好好的干,没干出个名堂来,就别回来见我……”
说起容易、做起来难。上班的第一天,当看到比自己还高一头的汽车轮子,他有点欣喜有点担心。欣喜的是自己终于可以捣鼓汽车了,却又担心自己文化底子薄,驾驭不了这些“大块头”。
蒋家国有些手痒的拿起扳手去拧螺丝,却发现自己连反顺都不知道,当场就被弄得面红耳赤、不知所措。看看那些“大家伙”被师傅们修理得“服服帖帖”的,心里别提有多么羡慕。
下班回到宿舍,蒋家国就像霜打了的茄子,没精打采,连饭都吃不下,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一想起白天自己的表现和同事们的冷嘲热讽,心里真是五味杂全……
“决不能这样,干就要干好,干就得干出个名堂来。”蒋家国吃了称铊铁了心要在汽车修理这个行当混出个样子。
打那以后,蒋家国白天虚心向师傅学习各种维修技能,还趁给其他师傅跑腿打下手的机会偷师学艺。晚上,别人在谈朋友、打扑克、喝酒,蒋家国却在孤灯下整理白天师傅教授的修车技艺。周末就去书店查阅与汽车修理相关书籍,并从微薄的工资中挤出钱来购买了《汽车结构原理》《机械基础》等技术书籍。一盏发黄的白炽灯,一盘有点刺鼻的蚊香,一把略有点破旧的折扇,孤灯清影,寒来暑往。就这样,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学习积累,蒋家国已经从一个农村娃到技术工人的蜕变。
在一次修理康明斯KTA19发动机时,让蒋家国真正明白什么是学无止境。
1994年6月中旬的一天,301号矿用汽车的发动机出现了故障,蒋家国便主动请缨揽下此次任务。本以为可以一展身手,哪知却是烫手的“山芋”。在具体的修理过程中,他才知道自己想得太简单了,别人一天甚至半天就能修好的发动机,他却耗费了四天时间都没能完成此项任务。不仅耽误了时间,还遭来了同事们的流言蜚语。
事后,经请教师傅才得知,原来是没有掌握好发动机正时调整方法。师傅开导说“这也是你的经验不足,就好比医生给病人看病,不仅要看得准病,还得做到‘手到病除’。”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为尽快掌握各种修理技术,真正成为一名“手到病除”的“牛人”,在接下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蒋家国更是静下心来,潜心钻研技术。别人处理故障时,他就站在一旁仔细观察一边做笔记;工余时别人休息,他却独自呆在车下,对照图纸一个零件一个零件看参数,了解工作原理;那段时间,他就像着了魔似的,书不离手,嘴里念叨都是部件的名字,甚至连吃饭上厕所手里都捧着书。日积月累,渐渐地他对车辆的每一个部件、每一个原理都能熟记于心,处理故障时虽然做不到“炉火纯青”,但也能得心应手。
蒋家国靠着勤学苦练和不服输的钻劲,他的修理技术可谓突飞猛进,先后在2002年、2004年攀钢集团汽车修理技术竞赛中获得第一名;2008年取得了汽车维修技师资格证。
二
汽车修理工是出了名的苦、脏、累,一趟车修下来,全身都是油污,一年四季很难穿上干净的工作服,好多同事因吃不下这份苦、受不了那份累而转岗,但蒋家国却始终坚守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30余年。
欲先正其行,必先正其心,心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
1998年,原兰尖铁矿承包了贵州天生桥水电站的土石方工程。蒋家国奉命“随军出征”。7月的一天,班长张得卫安排他与同事龙章平两人到4公里开外的通道上去处理T20矿用汽车的变速箱故障。道路上沉积着一尺多厚的浮尘,过往车辆碾起漫天尘土,5米开外几乎看不到人影,尘土散后,人早已变成了“泥人”。就算现在提起那段在外包工的日子,蒋家国还直摇头说“真不是滋味”。
2008年11月,传来父亲病危的噩耗,蒋家国匆匆带上几本书赶到父亲病床前,他一边守护父亲一边学习,病入膏肓的父亲欣慰地说:“家国啊!有你妈妈的照顾,你忙你的工作吧!爸在九泉之下会以你为荣……”
蒋家国把全部精力和时间都花在了工作中,却无暇照顾年迈的父母和接送年幼的女儿,这些全都压在妻子一人身上,她时常抱怨说,“你身体又不好,干活还那么拼命,离了你难道车轮就不转了吗。”
为此,夫妻俩可没少吵架拌嘴,但吵归吵、闹归闹,抱怨归抱怨。妻子也知道他很犟,认准的事就算用十头牛也拽不回来,也无可奈何,慢慢的从习惯变成了支持。
随着“三个矿山”建设的推进,对新技术、新知识、新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蒋家国每天都要挤出2至3个小时来强化修理知识的学习。蒋家国有个记笔记的习惯,他每天都会将修理中遇到的故障、分析、处理经过详细记录下来,周而复始,几年下来他积累了多达30余万字的维修笔记。
在一次修理中,矿领导看到他拿着笔记本在现场给工友们讲解维修技巧时,就对蒋家国说,“蒋家国,要是你把维修笔记整理出来出一本书,肯定会提高大家的修车技术。如果遇到什么困难,矿里会大力支持的。”
“是呀,现在关于矿用汽车修理的书籍十分紧缺,新华书店也很难买到,如果将自己的修理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编写成书,肯定会对修理人员有所帮助的。”蒋家国想。
蒋家国在得到矿、车间领导的支持后,他借钱买了一台电脑,不会打字就请朋友教,音读不准就查字典,不会电脑画图就手工画,文字理不顺就请别人帮忙。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他,要编写出一本书来,难度可想而知。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一边查资料,一边学习电脑制图,经过20多天的努力,终于手工绘制了变速箱液压系统、制动系统等原理图,用了近半年时间完成了《TEREX3307矿用汽车修理实用指南》初稿。在出版社老师的指导下,他又用了半年时间对初稿进行了多达15次修改后,此书才与大家“见面”。这也是攀钢第一本由轮换工编写的书,此事在整个矿山被传为一段佳话。
随着技术含量更高的TR60矿用汽车的引进后,在没有技术资料、检测设备和检测方法的情况下。蒋家国又在短短两年时间内,总结编写出了《TR60新型设备故障检修手册》,以作为矿用汽车修理指导。
近几年来,蒋家国提炼总结的以“一快、二准、三新”为核心的《蒋家国快速排除TR60矿车故障先进操作法》先后通过攀枝花铁矿、矿业公司、攀钢集团和鞍钢集团的认证。该操作方法推广应用后,TR60矿用汽车完好率保持在91.5%以上,14台TR60完成周转量110万吨·公里/月。该操作法不仅适用于TR60矿车,也应用于TR100、SRT95矿用汽车的故障排除,每年可创效百万元。他还将平时的修理经验积累起来,先后撰写的19篇论文,均在《矿用汽车》上发表。
蒋家国也很快从一名初中生成长为矿用汽车维修高级教师、四川省国家职业技能考评员、攀枝花市“知识型、技能型职工”有突出贡献专家和优秀共产党员。
三
常言道: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蒋家国却不这样认为,他说,“只有将所学的技术与大家共享,才是最好的技术传承,才能推进技术进步和创新。”所以,蒋家国不仅做了技能传承的带头人,还将自己所学的各种技能、技巧倾囊相授给班组职工。
2006年6月,在一例行检查中,蒋家国发现511号矿用汽车发动机下水管有水迹,便考核承包人王兴平50元。王兴平很不服气,“老蒋啊!你要求太高了,又没有漏水这算啥问题嘛,一个月我能挣多少钱?还被扣。”说完王兴平扭头就走了,弄得蒋家国有点尴尬。
“这种意识上的偏见必须得纠正。”蒋家国想。随后,蒋家国又把王兴平叫到车前,耐心地对他说,“小王,漏水、漏油都将进入空气产生高温,就像人得了慢性病一样,后果不堪设想……”
蒋家国不但给他讲明利害关系,还亲自试验给他看,果不其然,发动机在高速状态下,水流出一条线。王兴平服气的说,“老蒋,我明白了你的良苦用心,这个我也不咋懂,今后你还得多给我们指导指导,钱扣得好,要不损失就大了。”
就这样,只要同事们有不懂的技术难题,蒋家国都会耐心地现场传授。同时,蒋家国还以技能大师工作室为依托,把工作室当成技术创新、技术传承的“孵化器”,他以攀枝花铁矿为中心,先后在白马铁矿、兴茂公司、汽运公司搭建了工作站,并带着“青年创新工作室”积极开展活动。
近几年来,蒋家国通过课堂教学、现场传授等方式,先后开展了6期160人次新入厂驾驶员培训;16期400人次修理工培训;承担了8期278人次公司内部推、挖、装机驾驶员培训;培养驾驶员、汽车修理、工程修理、汽车电工技师20人;目前他所在的大班61人中2个证以上人员33人,高级工34人、技师11人、高级技师4人。
四
2010年,蒋家国被任命为维修大班副班长,主要负责设备技术管理工作,他倍感责任重大。只要有急难险重等任务,他总是第一个冲在前,就像一颗螺丝,钉在工作需要的地方……
为了多出一台车,加班连点突击抢修已是家常便饭。2019年3月6日,蒋家国正准备下班,突然接到调度通知509号矿用汽车在采场1270台阶自动熄火,堵塞了整个运输线。蒋家国顾不上多想,立即叫上汽车维修电工技师蒲俊清赶赴现场。
由于TR60矿用汽车采用的是电控燃油技术,很多控制信号接收都是模拟的,要将机、电、液控制原理综合起来分析。到达现场后,他俩详细向当班司机了解情况后,便着手“诊断”故障,他俩时而爬在温度高达80度的引擎盖上,时而钻进右桥狭窄的空间里,时而蹲进汽车的“肚子”下,车上车下往返10余趟,额头上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流,沾满油污的深蓝工装早已被汗水浸透了,两个多小时他俩竟然没能查到“病因”。
“我确实搞不懂了,要不等厂家的人来处理吧。”满脸油污的蒲俊清有些沮丧的说。
蒋家国不甘心地拒绝了蒲俊清的建议,继续打着手电筒,对着图纸逐个元件进行分析排查,时间嘀嗒嘀嗒地一分一秒的从他的眼神之中、手指间流走……
终于,他在主电脑板上发现一个插头有些松动,经测试无供电信号。这就是导致该车自动熄火的“罪魁祸首”。待他俩排除完故障已是深夜12点。看到“趴窝”的矿用汽车又投入到生产,内心的欣喜从他们沾满油污和汗水的脸上绽放出来,那种愉悦的心情无以言表。
2019年8月9日,20号TY220推土机主动轮半轴轴头螺纹在使用过程中损坏停机,阻碍了过往车辆的通行,影响正常的生产秩序。蒋家国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带上钳工高级技师杨太保赶赴现场。
经过查看,情况比想象的要困难。由于TY220型推土机的后桥结构非常复杂,现场在没有吊车、地沟的情况下,很难将其拆卸下来,即便是强行拆卸下来,也没有大型的加工设备进行加工。经咨询厂家得到的回复是,更换总成或报废。一台TY220型推土机的后桥总成要好几万元,蒋家国想想都心痛。
困难是检验一个团队战斗力的试金石。面对难题,蒋家国不等不靠,他立即召集他的团队,经过近五天的激烈探讨,他们终于想到在不拆卸总成或更换总成的情况下,用一种便携式车床现场对损坏的半轴螺纹进行修复。
经过多方打探,便携式车床市场上根本就没有卖的,周边兄弟单位连听都没有听说过。怎么办?
“既然没有,那我们就自己设计制作。”蒋家国说。
随后,工作室成员在蒋家国的带领下,开始了对便携式车床的设计与制作,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他们对设计图纸进行了无数次的修改,选用什么的材质也经过反复的论证与试验。在那段时间里,蒋家国把自己钉在了工作室,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便携式车床的设计与制作上……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10天时间的不懈努力,便携式车床终于问世了。他们按照步骤和方法在车体上实施操作,简直是堪称完美,短短的4个小时就修复了20号推土机主动轮半轴轴头螺纹。由于此工具在修复半轴轴头螺纹时有着简便快捷、安全可靠、高效省力等特点,2020年还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2013年,自“蒋家国汽车修理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以来,他以技能创新创效为抓手,大力开展各项技术攻关。先后解决了“TR100矿用汽车水温高”“SRT95矿用汽车发动机功率不足”等38项技术难题,完成了《SRT95矿用汽车后轮毂修复工艺研究》《CEC2变速箱选档器修复》等15项科研技改,总结发布《降低TR60矿用汽车发动机消耗》《提高降低TR60矿用汽车电控发动机使用效率》等QC成果12项,改进“100吨车车厢边帮”“SRT95排气技术”等车辆设计缺陷35项,累计创效1131.62万元;发明创造的《用于发动机热磨合试验台》《24.00—R35型轮胎拆装台架》等8项成果获得国家专利。
蒋家国所在的汽修大班先后被评为“李斌式模范班组”、“四川省工人先锋号”、鞍钢“标杆班组”、鞍钢集团“先进党支部”。
自2010以来,蒋家国个人先后荣获攀钢集团“技术能手”、“技能拔尖人才”、“标兵”,鞍钢劳动模范,攀枝花市“知识型技能型职工”、“优秀共产党员”、“突出贡献专家”、“高层次人才”等荣誉。
工匠结语:
他勤学苦练,技术过硬,是一名矿用汽车修理高手。作为一名一线的维修工人,他常说:干维修的,就得靠手艺吃饭,技多不压身,多学点技术不吃亏。1989年,初中毕业的踏着父辈的足迹,扎根在矿山这片热土上,践行着自己的初心使命,在汽车修理这个岗位上坚守了30多年,他早已对矿用汽车性能的了如指掌,成千上万的零部件,他也早已铭刻于心,矿用汽车无论遇到什么问题他都能做到手到病除。(文/蒲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