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映底蕴 青山见初心——马钢矿业绿色低碳发展纪实
走近马钢矿业,你能见到绿意勃发、生机盎然的蓬勃景象。南山矿凹山湖碧波荡漾,成为了马鞍山市民的网红打卡点;桃冲矿老虎垅石灰石矿层林尽染,采场内运矿车川流不息……近年来,马钢矿业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资源报国”与生态保护并行,通过深入实施“三治四化”、“两于一入”、节能降耗、科技创新等一系列举措,有效推进了各项绿色低碳发展工作落细、落实、落地,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塑绿,推进“三治四化”
废气超低排,开启绿色变革,打赢蓝天保卫战。姑山矿白象山铁矿在采掘生产的过程中,通过采用湿式抑尘、喷雾洒水、定期清洗进风巷道等措施控制扬尘;针对破碎、筛分、转运等生产工序中产生的粉尘,采用高效布袋除尘器处理,大大减轻了污染排放。桃冲矿老虎垅石灰石矿通过新建露天矿运输道路喷淋、雾化抑尘系统和物料堆场大棚,并增加对部分产尘点的洒水抑尘,设置冲洗平台清洗各运输矿石车辆,进一步减少了粉尘的无组织排放。
废水零排放,守护绿水青山。马钢矿业大力实施各项“治水”工程。张庄矿在打造无废矿山的过程中,对生产中产生的井下涌水、精矿浓密溢流水、精矿过滤水、车间厂房冲洗废水等进行收集处理后,排入浓缩池作为选矿补充水使用,实现废水不外排。该矿还在工业场地、办公室及生活区安装了一套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用于处理各类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标后的水资源,通过管道泵进入选厂循环水池进行回收利用。姑山矿白象山铁矿则将生产过程中的井下涌水,输送至地面矿井水净化站,采用混凝澄清工艺进行处理后再作为井下生产用水和选矿生产补充水使用,实现了选矿废水的循环利用。目前,该矿各类选矿废水的重复利用率达100%。
固废不出厂,变废为宝。张庄矿在无废矿山建设中,应用了选矿全流程三段抛尾工艺,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尾砂加工为块尾矿等建材产品,剩余尾矿则全部用于井下充填,实现了无尾外排。嘉华混凝土使用零排放系统,将粗砂与细砂进行分离,实现泥浆的100%回收利用,真正做到了“固废不出厂,废水零外排”。
绘景,聚焦“两于一入”
矿山成风景,矿区是景区。马钢矿业全面构建了生态、景观、人文矿区环境,实现了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和谐共生。
素有“马钢粮仓”美誉的南山矿凹山采场于2017年停产转入生态修复阶段。南山矿加大科技投入,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攻克了高陡边坡的复绿难题,建立了矿区水环境生态修复与水资源综合利用产学研合作基地,为凹山采坑的水质管理提供技术支撑。而后,凹山采场摇身一变,波光粼粼的凹山湖映入眼帘。它的蓄水总量约3000万立方米,基本实现了南山矿选矿厂生产用水的循环利用和自平衡。凹山湖的美景也吸引了游客前来观赏,这里成为了当地的生态旅游景点,这在提高生态产品价值的同时,也有力促进了马鞍山当地经济的发展。
挖了“金山”还青山。姑山矿钟山排土场种植有香樟、白杨、毛竹等观赏树种近2万株,油菜、黄豆、芝麻、玉米等农作物20亩,并建成了桃、葡萄等经济园区近30亩。如今,复垦基地总面积已达460亩,可发展种植面积约20亩,宜林山地约300亩,初步形成了生态重建区、生态经济林园区、生态防护保护区三大区域,昔日的排土场成为了今日矿山的新风景。目前,该矿白象山铁矿正积极推进3A级工业旅游景区创建,摒弃“先采后治、边采边治”的传统发展模式,主动融入大青山风景区,拟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矿的生态空间结构,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的创新之路。
桃冲矿在老虎垅石灰岩矿的开发过程中也同样深刻践行了绿色发展理念。一方面,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土地复垦的相关要求,以“生产工艺环保化、矿山环境生态化”为标准,将采场、运输道路边坡和两侧种植灌木、播撒草籽以复绿。其中,人工种植灌木4066株,植草1.18公顷,复绿挂网8000平方米,塑造了绿意盎然的矿区生态环境;另一方面,新建观景平台,修建文化长廊,增设绿色矿山标识标牌,将绿色矿山创建理念与公司文化有机融合,绿色与人文共融成为了矿区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罗河矿合理规划生产区、管理区、生活区、生态区功能布局,打造矿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的花园式绿色生态矿山。其中,生态区保持原有的地貌和植被,生活区、生产区绿化、亮化进一步升级,整治了10666平方米土地,绿化总面积超过55000平方米,种植各类树木40余种,铺植草坪52300平方米,栽植灌木122000株,绿化覆盖率达100%。矿区的整体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天蓝水清、绿树与红花相映,2020年初,该矿成功入选全国绿色矿山名录。
筑梦,坚持智慧赋能
以“智慧”为引擎,助推矿山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近年来,马钢矿业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宝武“绿色发展、智慧制造”要求,全力推进智能化生产建设,为矿山绿色发展增添动能。
姑山矿改造了和睦山选矿系统的全粒级抛尾工艺,实施了重磁拉选分级磨矿联合作业的新工艺技术攻关。此项目通过磨前抛尾,稳定了入磨选矿石品位,并通过分级磨矿,减轻磨矿负荷,阶段磨矿细度有所提高,为后续的选别工艺减轻了负担,进而有效降低了选矿能耗和成本。通过应用该工艺,该矿每年可提前分离出11万吨粗粒废石作为建材销售,这减少了进入尾矿库的尾矿量,有助于延长尾矿库的使用年限,达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罗河矿通过建立科研队伍,推广转化科技成果,以推动产业绿色升级。其中,碎矿产能提升及效率优化研究项目实施后,碎矿系统的台时能力平均提高了7.9%,能耗降低了5.1%;选厂主厂房智慧照明系统改造后,大大降低了能源消耗,每年可节约电量10.5万千瓦时;通过实施硫精矿铜硫分离项目,使得铜精矿品位可达18%,实现了资源高效利用。该矿还完成了磁铁精矿的提质降杂、除尘改造等项目,为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张庄矿则建设了运行智能集控中心,实现了出矿、运输、提升、选矿、充填等多工序的全流程智能集成管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开启了数字化智能控制时代。
提效,狠抓节能降耗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马钢矿业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宝武、宝钢资源“碳达峰碳中和”要求,通过强化目标管理、加强过程管控、实施技术改造等多种措施,扎实推进各矿山节能降耗工作,不仅提升了公司的绿色低碳形象,还收获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南山矿从科学降本入手,调整高村采场的运输格局,进一步节约能耗。2017年,高村采场半连续工程投产运行,将采场原来的全汽车运输方式改为汽车-固定粗碎料仓-胶带运输生产方式,大大减少了矿用汽车的运输距离,从而大幅降低了柴油、轮胎、备件等大宗物料消耗,每年可节省成本费用600余万元,实现了节能、降耗、环保、高效。
姑山矿白象山铁矿及时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率的工艺设备,不断进行技术革新改造。选用了目前世界最先进的电动液压凿岩台车和铲运机进行开凿铲运,采用了14吨电机车双机牵引6立方米的底侧卸式矿车进行矿石运输,振动放矿机装矿,从而大大降低了能耗。
张庄矿在铁矿采选过程中,使用高效节能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进一步提高节能降耗水平。一方面,井下开采采用大直径深孔阶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方法,作业安全,便于使用高效凿岩、装运设备,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能耗;另一方面,选取了窄轨电机车作为生产的主要运输工具,这与原先的运输方式相比,减少了运输设备数量,节能又环保。此外,井下开采采用抽压结合的多级机站通风方式,根据作业区的需风量进行灵活调节,大大降低了能耗。
碧水映底蕴,青山见初心。马钢矿业经过近年来的不断努力,打造了多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矿山样板,全体员工秉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打造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来源:宝钢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