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工匠 行业先锋┃太钢代县矿业公司 陈东亮
矿山工匠 行业先锋
他们惟精惟一,他们勤思善悟,他们志趣非凡,他们倾情致志,他们“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在一职,其职必举”,将个人梦想与企业命运紧紧相连,在蔚为壮观的中国当代冶金发展史上写下了自我实现的人生华章,成为企业价值创造的标杆,成为行业创新突破的先锋!
扎根一线 亮匠心 绽芳华
“人生就像是一场旅行、一场竞赛,一路前行,不努力拼搏就看不到路边美丽的风景。无论是什么工作,要做就到做到最好、做到极致,才能收获满意的答卷,青春无悔,一生有意义。”从一踏上岗位的那一天起,陈东亮就把“拼搏超越”四个字刻在心间,坚定的信念时刻触动自己的心灵,用汗水浇灌希望,用勤奋增强技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凡的价值。
太钢集团代县矿业有限公司采选工业园区位于代县境内的马鬃山上,在太钢矿山人的心中,巍巍马鬃山既是一座见证矿山发展历史的丰碑,更是一座映射矿山人战天斗地、薪火相传、不懈奋斗的精神,陈东亮就是马鬃山上传承太钢矿山优良传统、践行工匠精神的一道靓丽风景。
2000多个日日夜夜,驾驶矿运重型卡车安全行车30多万公里。解决了发动机怠速状态下自动熄火的疑难故障、升级改造TR60运矿大车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等一个个制约运输安全优质高效的瓶颈。太钢代县矿业公司陈东亮从一名太钢技校毕业生到“太钢操作能手”“太钢劳模”、太原市“时代新人·晋阳工匠”……到如今的“全国技术能手”,一个个卓越业绩,一张张荣誉证书, 他不仅为太钢赢得了荣誉,更彰显了新时代太钢矿山职工的专注、敬业的良好精神风貌和职业操守。同时,他所带领的班组多次荣获两级公司安全生产先进班组。他凭着一股永不服输的闯劲、迎难而上的韧劲,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扎根一线,奋勇拼搏,时刻以“奔跑”的姿态塑造了一个砥砺前行、敢于担当、越战越勇的矿山人奋斗形象,他用矿山人的执着与奋斗精神筑牢工匠基石,在平凡岗位上演绎出不一样的精彩。
高标准严要求,勤奋好学练就过硬本领
陈东亮,41岁,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一名朴实帅气的运矿大车机长。“运矿大车是一种高危行业,岗位特殊,从进入运输的第一天起,我就默默的告诉自己,一定要确保行车安全,站好自己的每一班岗。”为了兑现自己的这个承诺,践行好自己的初心,他不断提升操作技能,努力掌握车辆设备系统内部的工作原理,不断积累和提升自己的驾驶水平和排除故障专业技术能力。
2007年转入运矿大车司机岗位后,凭借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努力学习TR60矿车操作技能和维护知识,熟练掌握不同路况环境下安全稳定驾驶技术,正确处置各种突发状况,操作水平大幅提高。从初级工到中级工再到高级工,一路向前,在标准化操作的道路上,他总是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不断规范操作,上车前做好点检,检查好车况和灯光,起动时必须鸣笛……,他循着标准化流程,从不放松任何一个环节。各种设备部件功能逐渐清晰起来,各项操作步骤更加流畅,形成了完整的知识技能体系,并养成了标准的操作习惯。作业区每月违标违章记录中,他长年保持了“零违章”的记录,连续多年被评为“三星”级标准化员工。
他坚信“能够学习和不断自我提升的岗位就是最好的岗位”的职业理念,虚心向同事和师傅请教,当年的师傅赵小龙对这个好学的徒弟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在工作间隙常给他指出工作中的不足,并传授自己的操作经验,博采众长让他茁壮成长。他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将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紧密结合,迅速成长为运矿大车操作骨干。近年来,他被选拨进入代县矿业有限公司参加太钢职业技能大赛运矿车操作比武项目选手行列,只要完成生产任务,他总是第一个来到练习场地投入艰苦训练。在开展正常练习的同时,他用笔记本把每天的操作心得记录下来,反复咀嚼。他把大量学习资料下载到手机上,随时学习,悉心体会,以勇争一流的精神向更高目标迈进。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2年以来,他多次荣获太钢“运矿车技术比武状元”“标准化操作标兵”等荣誉称号。2016年参加“鞍钢杯”全国冶金行业职业技能大赛运矿车司机技术比武,获得第六名。2018,在“首钢杯”第二届全国冶金矿山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他从32名选手中脱颖而出,摘得矿用重型汽车司机第一名。
深钻细研,“金点子”解难题降成本
在工作中遇到难题时,陈东亮总能想出好办法,使问题迎刃而解。结合自身岗位,他提出了很多“金点子”,排除了诸多设备故障,解决了生产技术难题。先后提出有效合理化建议百余条,被采纳实施率超过70%,涵盖安全设施完善、设备攻关提效、疑难故障诊断排除、降本增效、电气防护装置完善等。
看到运矿大车趴窝,是陈东亮最着急上火的事儿。他带领车组成员,熟练掌握矿山采矿工艺生产流程,全面加强车辆点检维护,钻研解决设备疑难问题,及时排除设备常见故障,持续提升运矿大车完好率,圆满完成了安全生产任务。2018年初,针对代县矿业有限公司运矿大车发生一起发动机怠速状态下自动熄火的疑难故障,这个故障持续一个多月,无任何表面直观异常现象。陈东亮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一边向技术人员请教,一边上网查阅资料。在工作间隙,他就比划思考,像着了魔一样,依次从各类传感器、机油集滤器、网罩、机油泵及机油冷却器等入手,由简入繁逐次展开,通过数次剖析式故障诊断排除,硬是凭着多年积累的经验和勤奋好学的精神,最终确认原因为机油压力低,导致发动机报警保护功能自行启动,强行停机。排除故障后,陈东亮仍不放手,又继续刨根究底,“机油冷却器堵塞、油堵螺丝蹿口、冷却器内部吸入了异常团状胶质物、贴合面间使用的密封胶工艺粗糙……”使用倒推法查出了检修人员紧固油底螺丝用力过猛,油堵螺丝蹿口。针对问题,他提出预防控制措施:建议在已经损坏的油底螺丝上,刷红油漆进行标注区分,将问题控制在了源头。
针对运矿大车采用风泵制动,标准压力为4.5MP,但可能存在的漏气现象并不容易发现,特别是非上坡状态时更会被忽视,常常会影响制动效果,陈东亮发现这一问题后,制定检查方案并动手实践,做出了新的判别操作法,即充分利用收车下大坡,急踩几下刹车,通过刹车效果验证是否气压降低和指标是否准确,为下一班车况检查提供参考。“东亮的办法真有效,我们学会后操作起来更顺手,更安全。”同事王恩元、王雨芳深有体会。
变速箱机体顶部涡轮速度传感器是运矿大车的重要电子装置,同时也是最为脆弱的“部件”,因为它安装在车体平台上,容易被司机点检时踩到产生损坏,这是他发现的一个重要而必须解决的重复性问题,并且小问题可能引发大隐患。为此,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怀着一颗敬业与奉献的心,他没有停歇改善的脚步,主动思考,对防护装置进行构思和设计。利用业务时间画出图纸,并虚心请教钳工师傅对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再完善,以实用可靠发挥防护性能为目标,制成了传感器防护装置,一件件的小改善使作业区车况完好性得到了再一次的提升,使设备故障率大幅下降,为矿山降本增效做出了重要贡献。
对标先进指标,创新思维挖潜力争一流
他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充分发挥技术带头人作用,自主开展技术攻关,努力实现提质增效。原TR60运矿大车燃油喷射系统采用的是C2旧喷油系统,存在机油冬季换季燃油压力低易造成喷油器损坏问题,特别是柴油标号不同时显得更为突出,陈东亮下定决心对这一难题进行改善攻关。为此,在以后的工作中,他专门留心承包方对康明斯发动机的维修作业,从怎样检修处理故障开始,到如何安装和性能测试,每一个环节他都不放过,并针对检修过程与维护技术人员进行讨论学习,从而得出C3喷油系统要高于C2喷油系统的结论。这一想法在脑海中形成后,他立即向作业区汇报并进行创新试验,通过认真分析、对比和实践,陈东亮的这一硬件技术改善得到映证,从而完成了这一技术难题的突破。
在大车备件消耗中,陈东亮细心观察思考,发现大车轮胎更换后复紧是一项重要工作,不仅涉及行车安全,而且还会产生一系列后续消耗。他提出了轮胎使用管理合理化建议新办法,原空车在维修场地初次紧过以后,开到现场三次拉运磨合,再开回维修地进行复紧,这一方式存在很多弊病。他在分析后创立了新办法,即改为轮胎班主动上路服务复紧。这样移动复紧法,可同时对多台车辆进行复紧,减少了采场远距离作业条件下大车回程公里数,降低了柴油消耗,从细处着眼,小处着手解决了隐蔽性消耗,清除了成本管控死角。
担任班长后,他充分应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开展班组管理工作,创新实施了“三项积分法”,即将大车岗位岗薪按比例切分为“设备点检积分、设备检修维护积分、设备5S积分”三项。通过细化作业操作过程,对班组职工进行绩效区分,激发大家爱岗敬业、标准化操作维护的热情,这一管理办法使职工主动性、积极性有效加强,班组各项工作持续进步,生产任务和设备完好率提升了近10个百分点,降本增效效果明显。这项创新的管理方法得到作业区的认可,并在全作业区进行推广,同时被评为优秀管理法受到矿部表扬。
他不断瞄准行业运矿大车技能操作先进指标,团结凝聚车组一班人,刻苦钻研,不断提升,精益求精,追求卓越。2019年发明运矿大车最佳操作法,即车辆平路与爬坡过程中,要选择切换低档位操作,不要在中间过程换档,避免传动机构与变速箱的刚性拖合损伤部件。通过该操作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传动部位受力点磨损率大大降低,大车故障周期得到大幅度提升,班组成本指标下降10%,经济效益显著。
尽责至善传帮带,让技术在岗位上传承
近年来,他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陈东亮深知,只有将自己的优秀融于集体、厚植于企业,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和长足的进步。他以传帮带为己任,带着帮扶和培养工匠人才开展工作。无论是在日常工作中的言传身教,还是集中培训教育,他都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所学所长倾囊相授给自己的工友。他的徒弟班组职工刘彦东在刚刚步入岗位后,他亲自手把手进行各类操作示范,教育他在车辆维护上下功夫,并让其担任兼职安全员,按标准严格要求自已减少操作错误,使其得到快速成长。另一名徒弟张兴业,他以创新方式认真传授各项本领,包括怎样更换变速箱机油,检查刹车器片厚度以及简易点检法等。他以日常生活小事做比喻,形象生动地进行教学,促进了理论知识的快速掌握。他要求学员要明确团体协作、配合工作的重要性,检查转向机构必须两人配合,一人操作一人观察,以动态检查,查看其转向拉杆、转向曲柄销的间隙抗动程度,从而做出完整判断。
在传帮带中,对自信心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的职工,如一名徒弟因为心里有阴影,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差,总是只限于机械性完成自己岗位要求范围内的事,对学习提升表现麻木冷淡,他通过认真了解观察和心平气和地谈心,确定了该职工的思想动态并进行沟通帮扶,解决了该名职工认为不适应岗位的错误思想,经过他的精心指教,使其迅速成长为骨干。2017年以来新招聘的41名TR60运矿大车司机出徒合格率达到了100%。他真正完成了由学到教、由教到悟,他用太钢矿山人的执着与奋斗精神筑牢了矿山工匠的基石。
奋斗的人生最美丽
陈东亮十年磨一剑,按年龄,他算不上老员工,但却已经成为代县矿业有限公司运重型卡车司机团队的顶梁柱。他总是瞄准国内行业技能操作先进指标,刻苦钻研,不断提升,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技能登高的征程中开拓创新、拼搏进取。同时他将个人成长与企业发展紧密融合,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以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发挥技术带头人作用,帮扶和培养出更多工匠人才。他爱岗敬业、团结协作,争创一流,为企业破解难题,提升职业素养,成为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奋斗的人生充满挑战,陈东亮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不断奔跑,坚守工匠初心,在专业领域永不懈怠,孜孜不倦,使自己真正成为专注于细节、专注于创新、专注于品质的高价值“工匠”型人才,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公司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工匠结语:
今年41岁的陈东亮在运输岗位已工作13个年头。13年来,靠着勤奋、专注和精益求精,他已从一名普通的运矿车司机成长为太钢代县矿业公司采矿部筑运作业区熟练的运矿大车班班长。他技术过硬,成为了矿山发展中不可缺失的技术传承达人。他多次荣获太钢“运矿车技术比武状元”“标准化操作标兵”等荣誉称号。荣获“太钢劳模”、 太原市“时代新人·晋阳工匠”“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文/赵瑞文 王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