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共谱和谐曲---通钢矿业公司精神文明建设侧记
逆境共谱和谐曲
——通钢矿业公司精神文明建设侧记
2015年,矿山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在通钢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在白山市委、市政府、市文明办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紧围绕省、市及集团公司总体要求,大力加强职工思想道德建设,扎实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努力实现职工文明素质和矿山文明程度的新提升,为建设国内一流矿山提供精神动力、道德支撑。2015年,板石矿业公司完成工业总产值8.36 亿元,完成税金10817.50万元,其中国税7267.30万元,地税3550.20万元,为白山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思想教育为本,确保队伍稳定
面对严峻的生产经营形势,矿业公司加大形势任务教育力度,创新职工思想教育工作方式,采取党书记,支部书记、车间主任,班组长、党小组长等层层宣讲的方式,深入贯彻落实首钢、通钢“两会”精神及矿业公司一届四次职代会精神,引导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履职尽责,勇于担当,将思想统一到矿业公司“保生存”大局上来,积极营造齐心协力渡难关的攻坚氛围。以不同层级找差为内容,开展了“争做主人翁、打赢生存战”大讨论活动,围绕观念更新、稳定工艺、优化指标、降本增效、管理升级上谈看法、提建议、找不足、攻短板,以主人翁责任感树立对比找差意识。年初以来,共召开各层级讨论会97场,3349人参加了讨论,制定整改措施225条。同时本着“重实效、接地气”的原则,以“提一个建议、献一个良策、解一项难题、树一批典型”为内容开展了“四个一”实践活动,深入挖掘职工的创造潜能,引导职工瞄准生产经营的薄弱环节和精细化管理的难点进行献计献策。全公司共收集职工合理化建议2162条,经过主管处室和专业管理人员的认真筛选审核,有65条优秀合理化建议受到了表彰。此外,8月份,开展了“挺身而出、挺住矿业、挺起通钢”大讨论活动,以层级找差为内容,查问题、找不足、定措施、抓落实,制定整改措施236条,并逐条进行了落实。
每月定期收集各子公司、直属单位职工思想动态,不定期深入基层,了解职工思想状况,畅通职工诉求反馈渠道,及时关注和回应职工的诉求、意见和建议,保持党群、干群关系的良性互动。及时收集职工关注的提高劳效、股本分红、恢复生产(塔东、栗矿冶炼)、劳动保护发放等问题。从领导到部门不厌其烦、及时进行宣传教育、层层疏导、解疑释惑,使职工理解企业当前的处境,共度难关。
文化学习聚力,提高综合素质
制定学习规划,发挥两级理论中心组的龙头示范作用,开展好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定期举办两级理论中心组集中辅导,在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学习教育活动,认真学习新党章和党的纪律规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严三实”的重要论述,积极参加集团公司领导干部学习大讲堂,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人手两本笔记,一本中心组学习笔记,一本领导干部学习大讲堂笔记。在学习过程中做到了“四定、四保”。即:定好学习内容,保证学习的系统性;定好学习时间,保证学习的连贯性;定好学习人员,保证学习的参与性;定好学习纪律,保证学习的严肃性。从领导干部、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操作岗位四个层次开展有针对性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两级理论中心组坚持每月一题开展学习,邀请白山市委党校、首钢党校教授讲授政治理论,提高了班子的政治理论水平和驾驭市场的能力;聘请采矿、选矿、机电专家来矿授课,提高了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连续多年开展“名师带徒”活动,大力培养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开展主题教育进车间、进班组、进岗位教育活动;经常性的开展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标准化作业培训,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实现自我约束,保证安全作业。坚持每年一次技术津贴考试、工种(岗位)排头兵大赛,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积极培育“短板”文化,引导全员眼睛向内找短板、查不足。各单位、各专业系统分别从劳动效率提升、精细成本管控、产品质量改善等方面明确了赶超目标,制定了工作措施,落实了责任主体和完成时限,形成了努力发现短板,全员补齐短板,持续改进提高的管理体系。年初以来,各单位、各专业系统共发现短板121处,制定措施231条,其中桦甸矿铁精粉单位制造成本、上青矿吨矿成本、选矿厂新水消耗等指标改善取得了明显效果。
以模范文化班组创建活动为载体,深化理念养成,改善职工工作休息环境,每年投入资金进一步完善学习室、休息室的软硬件建设,为职工自主学习、健康生活创造条件。发挥骨干职工带动作用,以王景宽、陈兆惠、李春艳等金牌职工、技术骨干名字命名组建了12个职工创新工作室,针对生产、经营重点和难点问题开展立项攻关,提升了全员学习、团队创新、集体攻关的综合能力。王景宽创新工作室攻克、解决了多项进口凿岩台车维修、维护的技术难题,为井下采矿设备运行解决了大量实际问题,年创造经济效益达200余万元。
注重典型培育,有效汇聚正能量
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化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个人品德教育,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文明矿山行”活动,以文明上岗、文明用餐、文明用语、文明出行、文明乘车等活动为载体,突出解决公共场所公德失范问题,通过学习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身边感人事例、开展社会公益广告宣传、参加志愿者活动等形式,引导职工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在全公司形成“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风尚。
充分发挥电视、广播、网络、通钢矿业动态及板报画廊“五位一体”宣传阵地作用,建立精神文明建设宣传阵地。开设班组大讲堂,讲业务、讲法制、讲文明;做好中央精神文明公益广告宣传,在河堤、长廊等矿山醒目位置,大张旗鼓的宣传精神文明的科学内涵、创建标准。培养矿山人自己的典型,弘扬矿山人时代风采,结合矿山当前形势和任务,从保生存的大局出发,以加强职业道德为重点,开展了“十大星级文明职工”评选活动,从敬业爱岗、职业技能、科技创新、降本增效、建言献策、安全生产、精益管理、高效执行、公益服务、孝老爱亲等十个方面,评选为生存而战关键时期发挥岗位作用的“星级文明职工”。经过认真审核,最终评选出十几年来无怨无悔照顾重病公婆的孝老爱亲之星李金霞;按时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实现降本增效目标的高效执行之星门吉文等10位“星级文明职工”典范,在十里矿区形成了学习先进、崇尚文明的良好风尚。
广泛传播“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增强职工参与志愿服务的自觉性。在青年中广泛开展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加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每月一个主题,积极开展降本增效、困难救助、爱心捐助、环境建设等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引导广大职工积极参与到社会大家庭建设中,展示矿山人的优秀品质和良好形象,传播矿山博爱、仁义的精神,使志愿者活动常态化。成立了“众城”志愿者服务队,利用工余时间走进社区、走进敬老院、走进社会弱势群体中开展志愿帮扶服务,用爱心传递正能量。
全员共同参与,推动矿山和谐发展。
在保持国家级矿山公园称号的基础上,2015年11月份,上青矿、井下矿被国土资源部授予国家级绿色矿山称号。大力推行节能、绿色、环保、低碳的生产生活理念,站在为子孙后代造福的高度,逐步推进生态文明矿山建设进程,积极开展土地复垦、矿业遗迹的保护工作。在抓好矿山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同时,抓好矿区环境综合整治和环境保护,先后在尾矿库种植沙棘树苗30万株,栽种面积5万余平方米。在自己家园自己建的号召下,矿山每年实施美化、净化、绿化、亮化矿区环境的阶段性战役,努力实现“林中有厂,厂中有林”的环境目标。集中开展矿区排土场覆绿、生态治理;集中开展矿区植树、种草、景点小品建设;集中抓好生产现场治理、休息室改造,矿山已经逐步向“厂区环境园林化、公共区域生态化、住宅小区品牌化、职工行为素养化”的“四化”目标迈进。一年来,共新植各类树木2万余株,新增绿地4千余平方米,种植草花23万株。不断丰富矿山博物馆馆藏内容,维护建设了矿山公园部分设施,新增展品49件,图片56幅。
利用青松广场、三工地广场、文化活动中心等设施,开展不同主题的文艺演出等公益活动;依托矿山十个文体协会,举办象棋赛、书法绘画、摄影比赛、篮球赛、兵乓球赛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培养职工良好的兴趣爱好,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抵制不良的生活习气,增强职工的向心力与凝聚力,丰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
开展平安矿山创建活动,加强矿山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击违法犯罪和社会丑恶现象,维护了矿山生产生活秩序稳定。以成立“职工帮扶中心”为依托,开展 “春节走访慰问”、“金秋助学”等扶贫解困活动,帮助弱势群体解决燃眉之急。一年来,对困难职工、工病亡家属、退养职工、工伤休养、劳模等981户进行了走访慰问,发放慰问金33.17万元,发放米面油等慰问品862份;金秋助学救济困难职工78人,救济金额18.7万元。(王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