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一次性贬值”的原因和作用
人民币“一次性贬值” 华尔街也是看呆了
中国央行决定让人民币贬值后,全球市场一片热议,华尔街自然也不甘人后。高盛认为,央行此举宣布了人民币中间价定价新时代的到来:隔夜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收盘价、人民币供求关系以及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的变化或将引导人民币中间价。
高盛的MK Tang表示:
中国人民银行[微博]今天大幅调整中间价意味着市场的力量已经影响到主导人民币中间价的定价。从现在开始,隔夜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收盘价、人民币供求关系以及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的变化或将引导人民币中间价。尽管市场和官方评论都认为这只是“一次性”的行动,但是我们认为未来人民币的不确定性将因此显著增大——尤其是如果中间价和市场价格差距过大的话。有理由相信,此前市场普遍预期的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将就此被打破。我们认为,未来央行将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降低汇率的波动性并减少市场对于未来更多中间价调整的预期。
Macquarie Securities的Larry Hu称:
中国人民币银行采取了一石二鸟之计:一方面通过人民币贬值来提振出口,另一方面则让人民币汇率更加市场化,从而有助于人民币被纳入SDR。过往市场关注人民币的焦点仅在于其对美元的波动,而忽视了对其他货币的趋势。过去12个月内人民币对欧元升值23%,对日元升值17%。中国对欧元区和日本出口今年同比分别下滑4%和11%。今天的举措将缓解这一情况。
瑞银Wang Tao和Donna Kwok:
我们认为中国政府不太可能允许市场力量来完全决定人民币汇率,未来中国政府依然将会在汇率问题上十分谨慎。SDR审视是一个因素,避免汇率过度贬值预期出现并引发资本外流则是另一关键因素。未来几天,中国如何设定中间价并控制资本外流或将说明一切。总体而言,我们并不认为今天的举措将改变中国管理汇率的方式。
Natixis的Alicia Garcia Herrero:
中国政府最终“承认”人民币实际汇率已经升值过度,尤其是在欧元和日元大幅贬值的背景下。人民币实际汇率过高是7月出口数据异常疲软的关键因素之一。但是我们相信央行并没有勇气让人民币过度或者过快的贬值。过去几个月35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流逝还算相对温和。如果人民币贬值过快的话,资本外流将加剧,央行的压力会更大。
Conference Board economist的Andrew Polk:
央行通过这种方式来试图刺激出口,并强调该行为仅为“一次性”。不过这可能会导致央行的信誉受损。最大的风险在于,2%的中间价调整可能还并不足够。我认为2%不能称得上很大的调整幅度。
华尔街见闻提及,央行今晨宣布,即日起将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中间价将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人民币中间价今日大幅下调逾1000点,创历史最大降幅。
许多分析师将央行此举与7月疲软的出口数据、近期股市大跌对消费产生的溢出效应和希望人民币被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IMF[微博])特别提款权(SDR)等因素联系在一起。(华尔街见闻)
人民币贬值副作用:中企外债或增百亿美元
今日中国央行创纪录幅度下调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外媒估算,因为人民币中间价下调导致的人民币贬值,中国企业会背上更重的海外融资负担,这类融资的成本可能增加100亿美元。西方分析人士预计,人民币持续贬值会加大中国企业偿还外债的压力,特别是房产企业。
今日中国央行宣布,从即日起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将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今日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下跌2.7%,创下1994年人民币官方与市场汇率并轨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据彭博新闻社统计,中国企业未偿欧元和美元债券及贷款合计5290亿美元,在中国央行今日下调人民币中间价后,中国企业的这些外债的成本可能增加100亿美元。因为当中国企业偿还离岸借款本金和利息时,必须将人民币兑换为欧元和美元,所以人民币贬值会增加企业的偿债负担。
上周华尔街见闻文章援引Dealogic数据称,今年七个月来中国企业和银行发行的美元计价债券规模达到570亿美元,创下历史记录。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的分析师Ivan Chung认为,大多数中国企业没有对冲外汇风险,人民币突然贬值会加大离岸人民币债务的压力,特别是严重依赖离岸发债的房地产企业。
另一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驻香港的大中华区企业评级董事总经理Christopher Lee也提到,中国的房产开发商有许多离岸债务尚未偿还,约占其总债务的20%以上,而且它们大部分杠杆高,现金流少。如果人民币持续贬值,这些企业会面临偿债压力。
不可否认,若中国央行今日此举压低了人民币汇率,形成贬值趋势,以外贸出口为导向的中国企业将受益。华尔街见闻今日文章总结,纺织服装、钢铁、航运和汽车业这四大行业的企业是主要受益者。
而曾担任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的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余永定今日评论认为,虽然人民币走软短期内可以提振出口,但是长期而言这种做法很危险。此番贬值更多是对市场力量的认可和尊重。中国央行应减少对人民币汇率的干预,如果市场认为人民币应走软,那就让它下跌。
此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强势,这令中国国内出口承受巨大压力。上周末公布的7月中国出口增长同比大跌8.3%,远不及预期的下降1.5%,其中对欧美和日本出口均明显下滑。出口增速大减令很多分析人士大感意外。
国泰君安分析师任泽平评论7月出口数据提到,为争取IMF[微博]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今年的五年一次评估机会,人民币汇率显著高估。在下半年中国经济L型、第三季度回调的情况下,维持强势人民币会牺牲出口部门的利益,带来过度去工业化的风险,进一步导致中国原有出口转移别国。(华尔街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