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山矿业:安全为基 科技引领 凝聚矿山高质量发展磅礴力量
在云南省新平县戛洒镇,一座规模庞大、秩序井然、错落有致的特大型新时代铁矿山大红山矿业掩映在满目青翠之中。蓝天下的箕斗竖井巍然矗立、树林中的整洁厂房横卧山腰、河谷上的皮带通廊雄跨两岸、竹林中的地面矿仓堆叠成丘,呈现出一派静谧和谐的景象。步入生产现场,矿山又展现出了它的繁忙一面——台车穿梭在宽敞明亮、风清气爽的洁白巷道,磨机旋转在绿植摇曳、纤尘不染的作业现场,布置紧凑、有序运转的各类设备,和行走其间的点巡检人员,共同勾勒出一幅矿山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运转的绚丽画卷。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党的十八大以来,大红山矿业从上至下开展了一场深刻的思想、行动变革,把坚定不移走“安全生产、绿色发展”之路作为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一场碎片化整合、一体化推进的矿山建设大幕正式拉开。
安全为基,打造顶牢帮固安全红山
安全生产是涉及职工群众生命安全的大事,也关系着企业的生存、稳定和发展。大红山矿业作为全国闻名的特大型地下矿山企业,采矿生产系统规模庞大,上下、左右多个相邻矿段同时开采,露天、井下同步开采,采矿中段、分段、盘区同时生产建设,井下作业点多、面广、战线长,目前井下巷道总里程已突破500公里,开采技术难度和安全管理难度均属行业之最。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近年来,大红山矿业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提出“安全是第一产品”,全面持续强化安全管理,通过“思想治安、制度立安、行动抓安、考监推安、科技强安”,做到“完善硬件、强化软件、不碰红线、守住底线、防范虚线”,形成了以安全管理“5个阶段”、薄弱环节“3根柱子”、具体重难点工作“8项举措”为核心的大红山特色“11538”安全管理体系。针对安全检查中的9个专项、5个重点和11个元素研究制定了“9511”安全网格化管理体系。同时,大红山矿业提出并践行“重基层、实基石、强基础、苦练基本功”和“白天走干讲、晚上读写想”的“四基六字工作法”,进一步提升了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质量和运行效率。
在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与运用中,“人”这一关键因素被赋予了更多使命。不管是抓牢“关键少数”的履职尽责、构建专业化管理队伍,还是注重培养基层班组长的安全管理能力,大红山矿业不遗余力打造亲情、友情、矿工情并举的人文安全意识导向格局,坚守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原则。在安全管理这一“核心科技”的打造过程中,大红山矿业除了全力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工作落实,还通过理风治压、填塌充空、井下冒顶片帮隐性危险源显像化探索,初步实现了“顶牢帮固、宽敞明亮、风清气爽”的井巷环境再造,打牢500公里巷道的安全生产基础。
“十四五”期间,大红山矿业还将继续深入推进特大型地下金属矿山隐蔽性灾害隐患深度辨识及管控技术创新与环境再造研究,从岩石力学、采矿、安全、地灾、新型能源无机材料、施工工艺与自动化机械设备、高速摄影危险源快速巡检、生产作业人员行为心理学等方面综合研究推进井下矿山安全与生产环境技术创新升级,革命性改变井下安全与生产环境,推动井下矿山开采走向绿色、智能、生态。
绿色为本,绘就山清水秀美丽红山
“哀牢秘境”,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一派生机盎然。坐落于哀牢山腹地的大红山矿业,天然担负起更为艰巨的环境保护责任。大红山矿业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市场效益和矿山可持续发展为导向,以资源高效低成本开发利用为准则,树立“绿色、循环、可持续”的现代矿业理念,围绕资源综合利用、科技创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等,努力做到“投入与产出相承,环保与效益共赢”,实现矿山又好又快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错落有致、妙手丹青。复垦绿化是一个充满艺术性的工作,需要充分发挥想象,做好顶层设计,着手勾勒美好图画。大红山矿业紧密结合生产经营实际,合理划分复垦治理阶段,按矿山开采、土地损毁和土地复垦时序进行编排,对规定区域按方案进行分批治理复垦。近年来,该矿累计投入2250余万元,完成了哈母白租上废石场的复垦治理、矿区复垦治理及绿化、生活区绿化等多个项目。从高空俯瞰,矿山掩映在一片苍翠之中,实现了与哀牢山景区的有机融合。同时,大红山矿业还开展了“我为岗位增点绿”活动,职工们一呼百应,有的购买绿植装点岗位、有的寻找怪石堆砌假山、有的铲除杂草造就花海,矿山规模化复垦绿化过程中遗留的零星空地被职工们纷纷“承包”,大家共同打造林中有景、林景相融的优美矿山环境。
资源综合利用,是矿山生产经营中永恒的主题。环境治理既是一笔环保账,也是一笔经济账。大红山矿业通过探矿增储、逐年降尾、分类降硅、产品拓展、提质增量等多途径,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在全国同类矿山中,大红山矿业率先建成了尾矿降尾综合利用工程,研发了以磁重联合流程为主的赤铁矿提质降尾技术,实现了离心机的大规模工业应用和磁赤混合铁矿分磨分选的突破。探索使用尾砂连续制备、连续充填新工艺,这不但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还显著延长了尾矿库的服务年限,环保效益、社会效益实现了统一。此外,该矿开展的含铁废石抛选及资源化处置、高效节能磨矿技术改造、井下存窿矿高效回收、提质降硅降尾技术等技改项目也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资源综合利用的累累硕果,助力大红山矿业生产经营效益屡创新高,成为全国同类矿山的佼佼者。
科技引领,建设日新月异数字红山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强调,“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作为国内一流的特大型地下矿山,大红山矿业要在高质量转型发展中保持竞争力,势必要加快行业前沿科技在矿山的探索运用,加速矿山的智慧化、数字化转型。
近年来,大红山矿业已成功探索实践“含铁废石抛选资源化处置”“低品位细粒级难选铁矿小型工业试验”“铜浮选药剂优化试验”“大红山红矿反浮选半工业试验可行性研究”等研发项目,逐一攻破了该矿原矿性质相对复杂、嵌布粒度较细等不良条件带来的选别技术瓶颈。当前,大红山矿业正积极推进“智能化矿山关键技术研究”“尾矿回收矿离心跳汰提质降硅研究”“贫杂难选铁矿开发利用新工艺、新技术研究”等重点项目,承担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典型难选铁矿资源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及装备研究与示范”项目中“菱、褐铁矿悬浮磁化焙烧清洁高效利用关键技术与装备”课题。截至2021年末,大红山矿业累计获得授权专利390项,其中发明专利59项。
为快速推进矿山智慧化、数字化转型,大红山矿业按照中国宝武智慧制造“四个一律”“三跨融合”工作要求,投资3.2亿元,全面铺开数字矿山建设序幕,目前已建成集合了30个子系统的管理中枢智能化综合管控中心,初步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的全流程控制。大红山矿业井下掘进、中深孔、竖向施工、撬毛支护等生产环节已基本实现机械化,铲运机、平巷有轨电机车等设备实现了智能化远程操作。在选矿生产中,通过对半自磨机、塔磨机、淘洗磁选机等高效节能设备的数字化改造运用,使选矿厂各系列开机时间缩短18%以上,生产组织更加高效顺畅。通过对“碎、磨、选、检、排、堆”各生产环节成本进行数字管控,各生产过程的成本构成一目了然,为进一步开展降本增效提供了数据支撑。人员车辆数字管控、巷道气体在线监测、井下无人机三维扫描建模、航拍倾斜测量地表精细化建模、遥感雷达卫星监测等新科技、新技术的运用,让安全管理开始迈向数字化控制时代。此外,该矿井下通风、水泵、电力、计量等公辅环节均实现了集中控制,充分利用办公楼、车棚、厂房等构筑物屋顶及厂区空地,建设了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目前已成功并网发电。
数字矿山的建设,让传统矿山的管理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矿山的安全生产管理从结果管理向过程管理转变,安全生产各要素逐步实现有机串联。随着矿山生产智能管控系统、大数据中心、矿山生产生活园区一体化智慧系统等信息化项目的逐一建成,大红山矿业将因数字赋能产生颠覆性、引领性的时代巨变。(来源:大红山矿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