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山矿业构建特色安全文化 打造一流安全矿山
“安全管理工作,不仅要靠人才和完善的制度,更要靠安全文化的引领。”大红山矿业建立完善的矿山人才队伍培养、考核工作机制,层层压实安全生产责任,狠抓安全管理薄弱环节,加大安全投入,加强源头管控,有力提升了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促进该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要素是“人”。大红山矿业紧盯管理者中的“关键少数”,把领导干部业务水平、工作作风、履职尽责情况等与其“帽子”、“票子”、“面子”挂钩,形成独特的“三子”安全文化,并让这一文化去塑造人、培养人、感染人、影响人,提高各级管理者工作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实现矿山人才队伍建设与安全管理深度融合、同频共振,有力推动安全管理工作。
一、“政绩考核”,管住“帽子”
培养新时代矿山人才队伍。大红山矿业着力打造一支“四型”(学习型、创新管理型、数字型、核心价值观型)与“四化”(专业化、标准化、数字化、精细化)矿山人才队伍。制定出台《青年英才选聘管理办法》、《专业技术职位考核管理办法》、《派驻安全副总监管理办法》等,选聘了包括专业技术副总师、安全副总监在内的安全素质高、管理能力出众的人员,为推动安全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选人用人必须过“安全关”。大红山矿业牢固树立“安全是第一产品”的工作理念,按照提拔领导干部必须要过“安全关”的工作思路,将选人用人的基准放在基层一线,并通过实施“基层安全岗位历练”工作法,有效提高管理者的安全工作技能和业务能力。
“政绩考核”的落地与实施。大红山矿业制定出台《科级领导班子及科级管理人员综合考核评价办法》,从政治素质、安全履职能力、工作实绩、作风建设和廉洁自律等方面,对聘任的青年英才、科级管理人员和各类专业技术副总师、安全副总监进行综合考核评价,提高以上人员安全业绩考核结果占比,强化矿山安全人才队伍建设。
二、“量化考核”,管住“票子”
加强“安全绩效”考核,健全正向激励机制。制定出台《科级管理人员安全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由矿安委办每月组织开展安全绩效考评,从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执行、员工安全教育培训、隐患排查治理、危险源管理、安全生产工作部署及落实情况等方面对科级管理人员进行综合考评打分,督促科级管理人员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工作要求。
加强“安全薪酬”考核,激发履职动力。制定出台《相关方领导班子安全薪酬考核管理办法》,考评组根据项目部人员配备、“三违”和隐患查处情况、领导班子现场履职水平等方面综合考评相关方领导班子成员,从制度和标准的约束入手,有效防范安全“缺位”问题发生,让管理者真正做到“带好自己的队伍,管好自己的人”,形成“履职尽责成长效,争当先锋做表率”的安全文化氛围。
三、“监督执纪”,管住“面子”
强化纪委监督,严肃政治纪律。充分发挥纪委监督作用,为矿山安全生产提供保障,制定出台《科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管理“不作为,乱作为”监督管理办法》,开展安全生产领域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整治,制定有效措施落实整改,改进安全管理工作作风。
严格现场督察,落实依法治企。作为地下矿山企业,安全管理的关键在各相关方,难点在井下掌子面,最不易管控的就是“人”。大红山矿业成立安全督查队,加强现场安全的管控力度。队员们行在车间、走在深坑,负责生产作业现场的安全监管,以帮扶、纠偏、过程监督、事后曝光、脱产培训、约谈问责、考核等方式,筑牢安全生产监督屏障。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大红山矿业继续牢牢坚持“依法治安、科技强安、人才兴安”的安全战略体系,以建设“绿色、深地、智能化矿山”为宗旨,以培育“厚植于基层,根植于职工内心”的企业安全文化为导向,推进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管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夯实安全管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