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十佳厂矿”经验介绍--包钢(集团)公司选矿厂
实现“六个一流” 建设国内一流选矿厂
包钢(集团)公司选矿厂
一、包钢选矿厂概况
包钢选矿厂是隶属于包钢(集团)公司的二级厂矿之一,主要处理白云鄂博氧化矿、白云鄂博磁铁矿、外购铁精矿、外购蒙古矿,是包钢最主要的钢铁、稀土原料基地。
始建时间:1958年
总占地面积:1735.16万平方米
工业建筑面积:27.12万平方米
主要产品:球团用铁精矿、自产铁精矿(供炼铁厂)
强磁中矿、强磁尾矿(供包钢稀土)
现有员工:1897 人
2010年全年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处理白云鄂博原矿1256.34 万吨
自产铁精矿产量469.5万吨
处理外购矿 343.43 万吨
球团用铁精矿产量274.5万吨
自产铁精矿品位65.43%
球团用铁精矿品位67.64%
处理原料总量 1603.6 万吨
生产精矿总量 743.93 万吨
综合铁精矿品位66.24%
过滤巴润精矿232万吨
与各大钢主要指标对标情况见下表。
二、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及工作介绍
近几年,原料系统在钢铁行业中的地位持续提升,包钢选矿厂紧紧抓住有利时机,走出去、请进来,集思广益,转变观念和管理理念,积极主动求生存、谋发展,增强实力和发展后劲,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工艺和企业特点的发展之路。
下面,将近三年来的主要工作做简要介绍。
(一)当期与长远结合,以效益为中心,抓住提质降杂和资源综合利用两大重点,全面提升企业技术实力-----2008~2010年科技工作简要回顾
包头白云鄂博矿是一个以铁、稀土、铌等多金属共生的大型矿床。其丰富的铁矿资源成为包钢选矿厂铁矿石原料基地,稀土和铌的储量分别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但由于白云鄂博矿具有矿石类型多、矿物成份复杂、共生关系密切、嵌布粒度细而不均、有用矿物和脉石矿物可选性差异小等特点,使白云鄂博矿产资源的利用成为举世闻名的难题,白云鄂博也因此为业界所熟悉。
近三年,选矿厂抓住机遇,展开新一轮科研攻关,白云鄂博矿的选矿攻关取得重大突破,技术经济指标实现历史性飞跃。
1、提质降杂,培育“精品”工程。
项目一:“白云鄂博铁矿提铁降氟降钾钠选矿新技术研究及应用”
经多年的试验研究,工艺、设备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最终形成并首次在工业上成功应用的碱性反浮选降氟、弱酸性介质正浮选提铁降钾钠的分步浮选组合新工艺,同时,新型低温捕收剂的应用,立环强磁机取代平环强磁机的更新,使白云鄂博精矿品位得以有效提高,精矿中钾钠含量明显降低。
自产铁精矿品位:由62.27%提高至65.07%
精矿含氟:由0.76%降至0.35%
强磁精矿的反浮选铁精矿中钾钠含量由1.23%降至0.99%
改善了高炉冶炼性能,提高了包钢整体经济效益,环境及社会效益显著。选矿及冶炼年综合经济效益为1.7亿元,原矿除氟率达 98.6 %以上,年减少进入冶炼的氟量为1.8万吨,节能减排增效效果显著,新成果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于2010年度荣获中国冶金行业科技进步三等奖,内蒙古科技进步三等奖,包头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项目二:白云鄂博磁铁矿阶段磨选
白云鄂博磁铁矿原工艺为连续磨矿,经过改造,实现阶段磨选后,选别指标获得突破,最终精矿品位比原工艺提高1个百分点,达到66%。
项目三:自产铁精矿脱硫
硫对钢的性能及环境有着多方面的影响,白云鄂博铁精矿含硫0.8%~1.2%,降低混合铁精矿中硫含量的试验研究是近两年重要工作之一。通过对脱硫浮选工艺及适宜药剂制度的确定,取得阶段成果,最终脱硫后铁精矿中硫含量小于0.4%,可提高铁精矿质量,减少向空气中排放SO2的总量,并且选出的硫精矿可以作为制造硫酸的原料,这对“绿色生产”将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项目四:外购铁精粉再磨再选及工艺探索
早在2002年,为满足公司原料数、质量需求,选矿厂开始实施外购精矿再磨再选。为进一步提高再磨精矿品位,2008年开始进行了为期三年的“优化再磨工艺,提高再磨精矿品位的试验研究及生产技术攻关”,取得明显成效。关键技术:在原“磨矿-弱磁选” 工艺的基础上,对弱磁精矿创造性地设计并应用了磁重-细筛-中矿再磨-磁选联合选别流程,使再磨精矿品位由原67%提高至69%。这一成效使包钢选矿厂磁铁矿选矿技术指标达到国内磁矿选矿领先水平,进一步改善了铁精矿冶金性能,提高了高炉利用系数,促进了公司冶炼技术升级。“优化再磨工艺,提高再磨精矿品位的试验研究”课题获2008年包钢科技进步一等奖,2009年包头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2、全面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增量、增效。
⑴ 铁资源的回收与利用
为尽可能减少铁金属流失,2009年,利用现有设备、工艺建成了尾矿再回收系统,年可回收铁品位63%的铁精矿8万吨以上,使选矿厂铁收率提高0.5个百分点以上。
⑵ 稀土资源的利用
包钢选矿厂在回收铁的同时,一直在兼顾稀土矿物的回收,九十年代初期,由长沙矿冶研究院研究的弱磁选─强磁选-反浮选工艺的成功应用,使白云鄂博氧化矿选矿技术取得重大进展,形成了铁、稀土生产工艺的主体构架,以强中、强尾为原料,年可获得稀土品位50~56%的稀土精矿18万吨,回收率达到15%。
2009年以来,积极响应稀土资源作为战略储备资源的号召,大力开展稀土资源的综合利用工作。选矿厂与稀土高科等单位合作,对磁矿弱磁选尾矿、选矿产出总尾矿等进行了稀土选矿试验,并获得成功。2009年8月,包钢稀土建成了以磁矿弱磁尾矿为原料,年产稀土精矿4.5万吨的工业生产线。新生产线是对磁矿尾矿回收稀土精矿的首次突破,填补了白云鄂博磁矿综合利用的一项空白,每年可新增利润数千万元以上。
⑶ 铌资源的选矿工艺研究。
选矿厂与包钢矿山研究院合作,以稀土浮选尾矿为原料进行选铌的试验研究,在原料Nb2O5 0.2%的情况下,得到的铌精矿品位Nb2O5 4%以上。铌作为白云鄂博矿的一大资源,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可实现工业化。
此外,白云鄂博矿中萤石、钪、富钾板岩等其他资源的综合利用工作也在进行中。
(二)全面推进精细化管理,促进专业管理上水平。
1、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环境、安全与职业健康管理体系,通过了三标一体系审核,并持续改进,夯实基础管理。
2、信息化管理取得了长足的进步,OA平台最大程度进行资源共享,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设备(备件)管理信息系统运行良好,为公司ERP的构建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3、在设备管理、工艺装备方面,通过几年的持续建设,整体水平保持在同行业先进行列。主要体现在:
(1)主要的三种选别工艺:氧化矿弱磁-强磁-反正浮工艺、磁铁矿阶段磨选工艺、外购精矿磁重-细筛-中矿再磨-磁选联合选别工艺,流程先进,作业稳定,指标又有新突破。
(2)积极采用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促进设备的大型化、自动化及指标的优化。主要包括立环强磁机、50立大型浮选机、陶瓷过滤机、进口德瑞克细筛、磨矿作业自动化控制、¢85m尾矿浓缩机、各种耐磨材料(管道)的应用等等。
(3)推进设备精细化管理。主要工作:实施设备系统30天无故障奖励制度;建立了入厂备品备件质量跟踪制度;探索备件总价承包等新型管理模式等,改进了管理,稳定设备运行,改进设备技术状态,提高效益和经营质量。2010年,仅渣浆泵实施区域承包一项,较上一年度节省费用230万元。
(三)运用“5S”等先进管理方法,加大内外部环境治理和节能减排工作力度,打造花园式工厂。
1、以布袋除尘器为主,药剂抑尘等其它手段为辅,114台除尘设备遍布生产现场,现场粉尘合格率由2007年的 82.99 %提升至 83.39 %。
2、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对外购精矿料场采用柔性防风抑尘网进行抑尘,有效减少二次扬尘和物料损耗,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显著。
3、探索多种方法,用于尾矿库坝体抑尘。2008年,利用包头市环保投资,采取喷淋方式进行尾矿库抑尘,取得了一定效果;近期,采用高次团粒喷播技术进行尾矿库抑尘试验,效果良好;目前,公司以尾矿库区生态恢复为重点的一系列重点基建项目正在建设之中,显示了公司治理尾矿库的信心和决心,经过几年的努力,尾矿库区生态有望得到彻底改观。
今年以来,在公司的大力支持下,选矿厂积极与相关厂家联系,探索干雾抑尘法在铁矿选厂的应用,力求生产现场粉尘治理有新的突破。
4、重视废水处理。多年来,选矿厂生产废水全部返回尾矿库,同时,严格尾矿库区渗漏水的管理,生产新水用量为零,回水利用率100%。
5、加大治理力度,彻底改变厂区内外部环境。
全面拆除违章建筑和现场不要物,规范设备、设施、库房、厂区环境,还建厂几十年的积欠,在此基础上,加大绿化、硬化、美化力度,使厂区及现场环境彻底改观,提升了企业形象。
6、大力开展节能工作。三年来,全厂96%的变压器改为S11型节能变压器,98%的照明改为高效节能荧光灯,全面推广应用变频器及电机软启动,取缔了污染大、消耗高的锅炉等设备,系统节能、全过程节能,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绿色、环保、低碳的理念,节能效果显著。
三、企业管理工作要点与亮点
1、企业理念:以人为本 分级管理
各负其责 主动工作
责任追究
2、中长期目标:实现工艺一流、装备一流、指标一流、人员素质一流、管理一流、环境一流,建设国内一流选矿厂。具体目标(以指标为例):到2012年,氧化矿系列铁精矿品位65.65%;磁矿系列铁精矿品位66.5%;自产系列铁精矿465万吨,品位66%,水分11.%;球团用铁精矿220万吨,品位69%,精矿水分10%;新过滤系统350万吨,精矿水分11.5%。
3、加大科研工作力度,增加技术储备,扩大行业影响力。特别是要发挥稀土资源优势,提高稀土回收率,加强尾矿库生产运行管理、安全管理、生态保护,着眼于企业长远。
4、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出台并实施三重一大通报制度、建立有业务处置权人员的制约机制,减少运行风险,保证决策的科学、正确。
5、用工机制多元化,降低生产成本,服务于社会、贡献于社会。目前,全厂共有派遣工180余人,劳务工140余人,以合同工为主,派遣工、劳务工为辅的用工框架已经形成。随着企业改革的推进,派遣工、劳务工比例将不断增加。
6、经过几年的摸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员工素质,服务于生产经营。
(1)不断完善,建立了年薪制、薪酬制、岗效制并存,具有本企业特点的员工绩效考评体系(主体框架见附件4)。
(2)利用信息技术,搭建了全面、科学、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平台,全面、全方位参与人力资源管理(主体框架见附件5)。
(3)合理选人、用人,设计、规范员工职业生涯。主要做的工作:
进行岗位说明、描述,对岗位进行合理定位;
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全面实施公开招聘、竞聘;
在用人机制上,注重从年龄上、专业结构上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
加强部门班子团队建设;
建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有机流动的新机制,打通不同的成长通道(正在实践中)等等。
四、结语
由于历史原因,包钢的矿山与选厂虽同属矿业系统,但自成立以来,各自独立至今。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近几年,通过持续攻关和艰苦的努力,无论是规模、装备,工艺水平、技术指标,还是节能减排、厂区环境,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到2010年,铁精矿产量、磨机利用系数、铁精矿品位、金属回收率(与多金属矿相比)等多项指标,已经达到同行业一流水平,今天的包钢选矿厂,与过去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与此同时,我们也感觉到,与先进企业相比,我们还有一定的差距,一方面,作为多金属共生矿,资源的综合利用上,无论是稀土、铌,还是其它成份,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另一方面,由于不是独立的矿山公司,我们在企业改革、完善经营机制等方面,工作亮点不多,成绩、贡献及社会效益不太明显。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今后,我们将多向先进厂矿学习,加强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把企业做好,为员工、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