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部修订《土地卫片执法图斑合法性判定规则》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修订<土地卫片执法图斑合法性判定规则>的通知》,对《土地卫片执法图斑合法性判定规则》(以下简称《规则》)有关内容进行修订完善,充分发挥卫片执法在保护耕地、维护自然资源管理秩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促进土地卫片执法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规则》明确了采矿用地、生态修复项目用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等各类用地的判定规则及举证要求。
关于采矿用地,判定规则:采矿用地应当按照《土地管理法》《自然资源部关于做好采矿用地保障的通知》(自然资发〔2022〕202号)等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要求,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未办理的,判定为新增非农建设违法用地。其举证要求为上传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审批、增减挂钩批准文件等证明材料。
关于生态修复项目用地,判定规则:生态修复项目如果涉及临时占用农用地,且符合临时用地管理要求,应当按照不同占用类型向相关部门申请办理临时用地审批手续,判定为临时用地;占用除农用地以外的土地进行生态修复项目建设形成的图斑或地块,判定为实地未变化。其举证要求,一是需办理临时用地审批手续的,与《规则》规定的临时用地举证要求相同;二是占用除农用地以外的土地进行生态修复项目建设形成的图斑或地块,须上传该项目的审批文件,且占用农用地面积为零。
关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判定规则:部批复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已得到省级有关部门批准实施方案的图斑或地块,涉及非农建设的,需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未办理的,判定为新增非农建设违法用地;不涉及非农建设的,判定为实地未变化。部批复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且经林草部门审核同意涉及林地布局优化调整的,如占用永久基本农田,不属于涉及发展林果业或挖塘养鱼等违法用地。其举证要求为部批复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已得到省级有关部门批准的实施方案的图斑或地块,不涉及非农建设的,须上传部批准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名单和省级或省级以上有关部门批准的实施方案等文件。
修订后的《规则》自2023年土地卫片执法工作起适用。
自然资源部:重点打击违法开采战略性矿种行为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日前印发通知,部署开展2023年卫片执法工作。通知提出,聚焦保护能源资源安全,重点打击违法开采战略性矿种行为。
通知提出,通过部署开展卫片执法工作,推动地方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各类自然资源违法行为。聚焦耕地和矿产资源保护,突出重点,依法严肃查处不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非农化建设违法占用耕地问题,尤其是违反国土空间规划和“三区三线”有关规定,违法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问题,依法严厉打击非法开采稀土等战略性矿种的违法行为。科学评估区域自然资源管理秩序,推动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保护红线,严守资源安全底线,维护资源资产权益。
通知提出,自然资源部组织有关单位利用高清卫星遥感影像制作矿产卫片执法图斑,监测和发现重点矿种、重要区域、硐采等矿产资源违法行为。对涉及采矿用地类的日常土地卫片执法图斑,将同时作为矿产卫片执法图斑使用。
通知要求,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土地卫片执法图斑合法性判定规则(2023年修订)》《矿产卫片执法图斑填报指南(试行)》等,准确判定图斑合法性,并对判定结果负责。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在按月上报本地区卫片执法图斑相关信息前,分类组织开展内业抽查。对矿产卫片执法图斑,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进行100%审核。
通知提出,对疑似违法开采面积达到10亩以上的矿产卫片执法图斑,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须逐一组织实地核查,出具核查意见,明确核查责任人。对矿产资源违法严重地区,要及时发函提醒,必要时报请省级人民政府严肃开展约谈。自然资源部也将开展研判,警示提醒。对持续三年下发的矿产卫片执法图斑仍存在违法行为的地区,自然资源部将予以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