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企业动态

矿山工匠 行业先锋┃鞍钢矿业公司 杨福斌

 

矿山工匠 行业先锋

 

他们惟精惟一,他们勤思善悟,他们志趣非凡,他们倾情致志,他们“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在一职,其职必举”,将个人梦想与企业命运紧紧相连,在蔚为壮观的中国当代冶金发展史上写下了自我实现的人生华章,成为企业价值创造的标杆,成为行业创新突破的先锋!

 

鞍钢集团技术工人“四元及第”第一人

杨福斌,鞍钢集团矿业公司设备检修协力中心大修工区变速班检修班长,汽车修理高级技师。先后荣获92、99、03、08年度鞍钢集团矿山公司四个不同工种的技术状元,成为鞍钢“四元及第”第一人;2008至2009年度荣获鞍钢劳动模范和鞍山市劳动模范;2010年荣获中央企业先进工作者称号;2011年被评为鞍钢集团矿业公司明星技术状元和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2年荣获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辽宁省劳模和鞍山市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荣誉称号;2014年杨福斌创新工作室获得鞍山钢铁集团公司职工创新工作室;2016年荣获首届鞍钢楷模提名奖、杨福斌创新工作室获得鞍钢集团创新工作室、鞍山市劳模创新工作室的荣誉称号;2017年杨福斌创新工作室获得辽宁省劳模创新工作室荣誉称号;2018年被全国冶金质量联盟命名为冶金行业优秀创新工作室;2019年荣获鞍钢第二届“鞍钢楷模”:2020年荣获全国机械冶金建材行业工匠。

 

 
  照片

 

 

身为“劳模”的他深知专注、严谨、精细、传承这几个词所带来的深刻含义。专注是敬业精神的体现,发自内心地热爱所从事的检修工作,并坚守信念,甘于平凡,执著于理论和实践钻研,锲而不舍,专心致志。严谨是工作态度的体现,在检修工作上脚踏实地,一丝不苟,讲求诚信,不投机取巧,持之以恒地严苛追求工作品质,努力做到最好。精细是工作质量的体现,对所承担的检修任务坚持标准,精雕细琢,注重细节,精益求精,力求尽善尽美,质量事故率和用户投诉率为零。传承是工作成果的体现,身为劳模,热衷于在工作中言传身教,使自己的思想、作风和技能在本单位得到有效传承。

他的工作经历也是十分的精彩,1987年至1996年,在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汽运车间从事大型车司机,在司机岗位上爱动脑的他根据矿山地形情况和矿用汽车运行特点作出自己的总结,经常一有空闲就去观察、求教修理师傅的检修经验,做到了生产车辆有的一些小故障,自己就能动手解决,减少了车辆故障的排除时间,常常做到生产汽车产量第一;1996年7月至2003年10月,调动到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车队,有着司机经验的他主动调到该单位从事汽车修理工,在汽车修理岗位结合自身的丰富的汽车驾驶经验使他的检修技能成长迅速;他在岗期解决各项疑难问题,并成为该单位的检修明星。2003年由于工作的需要被调入矿业公司设备检修协力中心大修工区,承担起修理大型矿用汽车变速箱的重任,有着丰富汽修知识的他不久又担任了变速班班长职务。多年来他工作吃苦耐劳,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努力提高自身技术业务素质,他从一名普通大型生产汽车驾驶员,到汽车修理工人,再到变速班的班长,工人技师,不管干什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总是尽职尽责,用火一样的热情和辛勤劳动,体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他根据组织和工作的需要,多次更换工作岗位,变换工作内容。他把每次新的工作,看作是一次新的挑战,一次成功的新机遇。他一直为自己是一名鞍钢职工而感到骄傲和自豪,觉得能够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为鞍钢和矿山发展作贡献,是自己的一份责任。

检修进口设备是汽车修理工最具挑战性的工作,没有过硬的技术和较高的素质难以胜任。为了把这项工作干好,他一直坚持业务学习,针对某些复杂的工艺和技术抽空就进行练习。当时变速箱故障多,运行周期短,修理任务繁重,满足不了用户的需要。为了改变工作的被动局面,有着多年从事汽车修理工作经验的他很快全部掌握了变速箱的原理和检修技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主修技工。并在班组内部开展了变速箱修理技术培训,带领职工勤学苦练操作技术,使全班人员的检修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日常工作中勤于思考,用心搞一些小节约、小创造,一些小窍门、小绝招、小制作、小发明到处都能派上用场。

针对变速箱修理的难点,经过反复摸索试验,制作了几十种专用修理工具,提高检修速度与质量、减轻劳动强度,缩短了检修工期。在他的努力下,科学管理与精湛技术契合,变速箱大修工期,由过去2人1个月,变成2人12-15天缩短了50%以上,工作寿命也由原4000-7000小时,平均提高到9000小时以上。单台最长寿命已达到15000小时。年创效益220万元。同时实现了所有大修后的变速箱保修期内无返修的目标。他主要擅长美国艾里逊5/6/8000系列变速箱的故障判断、分解检修;矿用汽车的液压系统、气压系统的故障判断及检修。他在技术上从不保守,都能做到倾囊相授,毫无保留。对待新职工,他手把手的传授技艺不厌其烦。对待老同志的一些习惯作业不良现象,及时加以纠正,并讲明保证质量的重要性,杜绝了返修现象的发生。在他的带领下全班人员的检修技能有了大幅度地提高,检修速度与质量得到了质的改观。

2009年在工区承担修理3307、TR50矿用生产汽车整车时,整车液压、气路部分的检修过去需要向外单位借调3-4名检修工人来完成这项工作,这样一来就增加了检修的成本。由于变速班的工作在他的带领下检修时间短、检修质量高、变速箱保修期内无返修,班中工作极为顺行,在有闲暇的时间情况下,经和单位领导协商,有着大型汽车驾驶和整车维修经验的他主动承担起整车液压、气压管路部分的检修任务,带领变速班组员参加到整车的大修工作中,组织班组人员系统学习油路、气路原理和走向,使大家掌握了纵横交错的80多条油气路的检修本领,实现了自行承担检修任务的目标,并出色完成了检修任务,为工区降低检修成本做出贡献。

 

 
  图片1

 

 

从2010年开始,由于铁矿山扩建,生产任务重,矿业公司的各大主体单位的矿用生产汽车先后增加几十台,而检修人员的数量却没有增加。人员少,任务重的问题让变速班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如果变速箱发生故障,检修人员很难马上判断出故障的原因,必须用大量的时间逐一排查电气、液压和机械部分的故障,这样就增加了检修时间,不仅影响了用户单位出车率,还因排除故障时间较长影响了本单位年度检修进度。针对矿用生产汽车自动变速箱故障分析复杂、检测判断难的问题,他决定先从判断故障入手,如果可以缩短判断故障的时间,就为后面的工序创造了条件,提高工作效率。他一边工作一边思考,一有空就到机台前研究方法,有时候由于注意力过于集中,连下班的时间都忘记了。 凭借自己在变速箱检修方面多年积累的经验,仔细查阅相关资料,组织大家积极改进检测方法。经过无数次试验,终于根据变速箱的故障检测需要,研制出便携式自动变速箱随车故障判断仪。总结形成了十几种常见故障诊断方法,并撰写了《矿用汽车艾里逊变速箱故障检查判断法》。2011年他总结的矿用汽车艾里逊变速箱故障检查判断法,荣获鞍钢集团先进操作法,应用此操作法大大缩短了变速箱故障检修时间,提高了检修效率,操作法实施后年经济效益可创100余万元,为矿业公司的降本增效做出了贡献。

随后有艾里逊变速箱换挡检测装置应运而生,它的出现配合《矿用汽车艾里逊变速箱故障检查判断法》成为了艾里逊变速箱故障判断的捷径,可以缩短判断故障时间近70%,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并在2017年根据实际运用情况改进为《艾利逊变速箱第二代无线换挡装置》,提高了各项功能的检测手段,使变速箱的工况更直接的显现出来,降低的人员操作难度,提升了故障判断的效率.现正着手申报国家利。

2017他撰写的《矿用汽车艾里逊变速箱总成大修“二三一”操作法》大大缩短了变速箱装配时间、保证了变速箱的检修质量提高了检修效率。同时对原来艾里逊变速箱的装配方法进行改进,针对原来装活塞环装配问题、装活塞装入的方式,及清洗新备件上的防腐油后用压缩空气吹干,对装配变速箱时一些小的、被大家忽略的细节进行整改,提高了检修质量,延长了变速箱的使用寿命。

2017年随着卡特矿用汽车变速箱进入大修工区进行变速箱大修,难题也随着而来,卡特变速箱的拆卸和安装不同于艾里逊变速箱,需另行研究拆装方法,他根据卡特变速箱拆卸的必要步骤研制了卡特变速箱拆装装置,大大缩短了拆装的时间,此项发明获得了国家专利和全国第二十五届十省市金属学会矿业交流会三等奖。由于卡特变速箱和艾利逊变速箱换挡的原理不同,对变速箱的检测和故障排除也不同,他利用工余时间对卡特换挡原理进行深入研究,付出的努力终究得到回报,卡特变速箱换挡检测装置研制成功,通过采用“换挡检测装置”,就能达到对变速箱大修后的质量全面进行调试,降低了调试难度。实现变速箱测试功况一目了然,并能及时判断出变速箱是否存在故障隐患,实现变速箱零隐患出厂,并取得了国家专利。

2020年服务于各矿山的大修工区又接到鞍千矿因扩产所引进小松大型生产汽车的小松变速箱。这又是一个新的挑战,虽然变速箱工作原理相同但是变速箱拆卸的方法和检测的手段不同,但他勇于在工作中披荆斩棘,结合艾里逊和卡特的换挡检测装置工作原理,总结成功经验,他又成功研制了小松变速箱换挡检测装置,又把卡特变速箱功况测试台改造成可以测量小松变速箱工况的测试台,结合换挡检测装置可在测试小松变速箱是否满足出厂必备标准,实现了一机多用,为工区节约了采购新的测试台的成本。

2013年,以他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成立。在荣誉和压力面前,作为创新工作室带头人,他始终坚持“难题变课题、课题变成果、成果变效益”的工作思路,把专注体现在敬业精神上,把严谨体现在工作态度上,把精细体现在工作质量上。瞄准管理和技术创新上的空白点和薄弱环节,以开展创新攻关课题研究为抓手,从解决身边影响检修质量、检修效率和检修成本的小问题入手,组织工作室成员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攻关研究活动。在开展创新攻关研究活动中,主要坚持“立足岗位攻关、瞄准重点攻关、协同合作攻关”的原则。坚定以问题为导向,以创新为驱动,发挥创新工作室和劳模示范带头作用,针对生产经营中的技术难点组织开展攻关,每年公关立项30多项,至今共完成135项技术攻关研究成果,累计创效1000余万元。其工作室成员所发明电动轮汽车交直流轮电机测功试验台研制获鞍钢集团二等奖;4篇论文获第二十五届金属学会矿业学术交流会三等奖。下属的魏宏超创新工作室成功晋级成为矿业集团级创新工作室。为进一步增强职工创新积极性,主动性,推进知识、经验、创意共享,不断拓展创新工作室成员的知识“内存”,增长工作才干,解决各工区在检修工作中遇到的难题,2017年 ,检修协力中心为把各工区职工创新工作室有机融合,变单兵作战为联合攻关,成立了以他为会长的职工创新协会。通过制定《创新协会章程》、《创新协会活动规范》、《联合创新攻关规范》等一系列章程,保证了协会建设的规范化。创新协会成立以来,积极开展活动,努力在创新观念上示范带头、在创新工作上示范带头、在创新业绩上示范带头。

工匠结语: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在于创造,新的起点,新的征程,在未来的工作中要时时聚焦检修协力企业定位和发展战略目标,坚持效率效益导向,集中力量打造主体生产设备专业化检修服务队伍,着力为用户提供“产品+检修+维护”一站式高端服务,在打造国内领先的矿用设备检修整体方案提供商和综合服务商的征程中贡献智慧和力量。(文/闻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