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企业动态

矿山工匠 行业先锋┃梅山矿业分公司 潘茂军

 

 

矿山工匠 行业先锋

 

他们惟精惟一,他们勤思善悟,他们志趣非凡,他们倾情致志,他们“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在一职,其职必举”,将个人梦想与企业命运紧紧相连,在蔚为壮观的中国当代冶金发展史上写下了自我实现的人生华章,成为企业价值创造的标杆,成为行业创新突破的先锋!

 

 

把岗位作为创新的大舞台

潘茂军,1997年怀揣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父亲手中接过奋斗的火炬,成为一名新时代的矿工。进矿后10年时间,他先后取得了《现代财务会计管理》、《机电维修》两份大专学历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学历。

在生产一线工作23年,他不断摸索、创新实践,解决了井下进口大型设备存在的各种技术缺陷,累计为企业取得效益4千多万元。先后获得国家授权专利83项,总结技术秘密84项、先进操作法12项,连续6年进入宝钢股份BES(技术创新信息系统)积分排名前10,2018年和2019年积分排名均为第2名,被宝武集团授予“中国宝武工匠(工人发明家)”荣誉称号。

潘茂军1

立足岗位乐学多思

“乐学多思、善问践行”,这是潘茂军的座右铭。他在梅山矿业设备部采掘电气作业区维修电工的岗位上,勤学苦练,处理了一个又一个疑难故障,创造了一项又一项的发明专利。

Toro电动铲运机是井下最主要的回采出矿设备,铲斗容量大,故障率低,是回采产量的重要保证。该设备采用1000V 电源作为动力源,电缆随电动铲运机前后行走,通过转动铲运机的卷缆盘进行电缆的收放。由于井下作业环境恶劣,设备移动过程中不断受到外力冲击,极易造成电缆断芯,而且电缆断芯故障不易准确判断,国外也没有先进的检测方法。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潘茂军查阅了多种资料,结合设备的电器原理,总结出了一种电动铲运机电缆快速判断断芯的方法。此方法实际应用后,设备电缆故障得到及时准确的判断,极大地提高了检修效率,保障了设备的稳定运行。

围绕生产现场的疑难问题,潘茂军积极开展揭榜攻关。针对1000V电动设备安全隐患,他带领攻关小组成员,打破国外技术壁垒,自主研发设计了自动断送电智能配电柜、电缆收放智能控制系统,填补了国内1000V电动设备安全技术空白。该成果产生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技术秘密1项、先进操作法1项,创经济效益632.7万元/年,并且获得第30届全国发明展银奖。目前该项目已经在甘肃镜铁山矿业、安徽金安矿业有限公司、河北石人沟矿业有限公司全面推广运用。

发挥团队作用传承创新

功成不必在我。不断传承创新,潘茂军勇挑重担。作为梅钢员工创新室副主任和梅山矿业检修制造创新工作室负责人,他每年组建团队开展主题研修和现场招揭榜课题攻关。近年来,创新工作室累计被受理专利153项,认定技术秘密145项,命名先进操作法24项,经济效益3123 万元,连续4年获评梅钢优胜创新工作室。

梅山矿业进口了4 台Normet炸药台车,用于井下爆破装药作业,但在使用过程中故障较高。潘茂军带领团队开展《降低装药台车工作故障》项目攻关,开发了Normet进口装药台车应急操控系统,优化装药台车遥控器控制逻辑,并对遥控器电器元件进行国产化,提高其耐炸药腐蚀性能。他总结的进口装药台车CAN 总线控制系统故障快速处理方法,成功解决了Normet进口装药台车装药不连续、影响爆破效率和炸药管控安全的技术难题。爆破装药由原先人工装药实现全机械装药,生产设备装药爆破率100%,爆破有效值始终控制在99.3%以上,经济效益169万元/年。该项目在2019年获上海市职工合理化建议创新奖。

导师带徒播撒创新火种

潘茂军创新工作室下设6 个创新小组,每年从青年和技师中培养发掘创新人才,不间断地组织开展研修培训,有效带动了现场创新活动的蓬勃开展。截至目前,有9名一线员工进入宝钢股份BES积分排行榜前一百名,其中前十名有3人。通过手拉手结对带教,潘茂军先后签约指导了12 位青年员工,帮助他们取得专利24项、先进操作法12项。

针对井下替代人力作业的进口喷浆设备,潘茂军有针对性地实施优化设计改造。《地下矿山水泥料投送方法》《MEYCO COBRA喷浆台车混凝土泵故障快速判断》等4项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和8项技术秘密的总结运用,解决了矿山喷浆设备不能有效适应现场复杂作业环境的行业难题,喷浆设备工作效率提高了20%,将一条喷浆生产线人员由15人降至7人,直接取得经济效益197.2万元/年。

工匠结语:

这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智能制造已经扬帆起航。问题点就是创新的原点,立足岗位学用结合,苦心钻研创新无限。国家授权专利83项、技术秘密84项、先进操作法12项……令人赞叹的累累成果背后,是潘茂军不断超越、从不停止的执着拼搏,是逐梦前行、脚步始终铿锵的信念坚守。匠心筑梦,矢志不渝;道阻且长,只要坚持,梦想终将照进现实。(文/余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