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矿业:千磨万砺筑基石
首钢矿业:千磨万砺筑基石
做实磐石之功,夯实发展之基。
2022年,对首钢矿业公司来说,是极具挑战、顶住压力、不负使命的一年。面对矿价震荡下行、市场环境复杂、抗疫保产严峻形势等多重考验,首钢矿业干部职工以坚如磐石的定力,风雨同舟,攻坚克难,超额完成精矿粉保供任务,全力推进资源接替工程,成为“钢铁基石”的决心愈加坚定。
这是加速冲刺、扎稳根基、种下希望的一年。首钢矿业锚定打好高质量发展基础关键任务,抢抓马城铁矿建设机遇,协同发展四大产业,全年营业收入、利润超计划完成,绿色建材产品产销规模创新高,迁安地区运量创历史最好水平,攒足了“发展后劲”。
拓新业 闯关夺隘建设新矿山
日月交替间,苍茫平原上矗立起一座崭新的首钢矿山。
11月14日,随着最后一根桩浇筑完成,标志着首钢马城铁矿1号主井建安工程顺利开工。
时间铭刻历史,更催人奋进。虎年新春,首钢集团领导赴马城铁矿调研,慰问暖人心,嘱托鼓干劲。首钢矿业抱定起跑冲刺决心,一关接着一关闯,全力攻坚马城“头号工程”。
疫情反复冲击,国家紧盯基建地下矿山安全,常规工程组织模式已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环境。“跑秒计时”,成为工程建设“第一指令”。
三年抗疫,马城建设者们笃行不怠。今年春,疫情严重波及周边地区,马城铁矿安排60余名骨干迅速返岗,驻守工程现场,及时关注政策,与政府各相关部门对接沟通,首批办理火工品跨域运输通行证,实现井巷工程复工。
“当好工程施工队长”,不仅是一句口号。首钢矿业精细研究各线路堵点难点,对症下药,逐个击破。1号进风井斜坡道上向施工,受到水文地质条件影响,工期难保。迅速转变思路,由2号主井施工单位从另一端与1号进风井对向施工,“双向进攻”保进度。马城主斜坡道,是世界上首个冻结长度超千米斜井,打破常规设计,采用先进多工序平行作业工艺,创造国内冻结斜井单月施工新纪录。
马城铁矿主斜坡道
建设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在建地采矿山,首钢矿业时刻以行业示范引领为己任,推进核心技术掌控,打造“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智能地采矿山。
防治水首当其冲。这座资源储量近10亿吨的“富矿”,发现早、开发晚,正是受困于矿山排水难题。马城矿区3条主断层构造,形成多个富水区,附近铁矿多次因治水问题中断施工。
面对棘手问题,干部职工摸着石头过河,与经验丰富的专业治水队伍共同研究,采用工作面水平孔+垂直孔联合布孔注浆,引入高压旋喷工艺,设计“Y型”防突水装置与孔口防喷溅装置,研发“高承压水注浆孔口管施工装置”,防治水技术及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经验移植,智慧赋能。历经近4年攻关,首钢矿业在马城铁矿全球首例实现副井“电梯式自助运行”,乘梯人自助操作,集控中心集中监控,取消各段面操作人员。该技术入选2022年自然资源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
关关难过关关过,事事难成事事成。工程大考“加试题”仍频出,首钢矿业抱定信心冲刺“优异答卷”。截至11月底,马城铁矿井巷工程完成320.3万立方米,占总工程量70.7%;地表选矿系统建设主要车间地基处理完成,同步进行土建工程施工;精矿管道输送和110千伏输变电项目、厂区外施工任务全部完成。
建设中的马城铁矿
聚力同行,其他资源接替工程也在加紧推进。截至11月底,杏山铁矿扩建项目累计完成掘进30.14万立方米。唐首马地采工程完成井建施工转入设备安装阶段。
谋发展 四大产业提质增效
固基修道,履方致远。
2022年以来,首钢矿业以马城铁矿建设为契机,瞄准“争做对集团有价值企业”目标,全力发展矿产主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运输物流产业、相关产业“四大产业”,努力提升经营绩效,打好高质量发展“桩基”。
回望这一年不平凡轨迹,“抗疫保产”成为无数钢铁人的勇毅选择。春夏之交,首钢矿业5000余名职工驻厂32天,日夜鏖战保运转,在异常艰难情况下,守住资源保障线。11月初,面对新一轮来势汹汹的疫情,再次启动“全员抗疫”模式,力保钢铁原料供应。
与疫情困难不相上下的是,精矿粉生产,面临可采矿石资源迅速衰减、尾矿库库容告急“前后夹击”难题。
400万吨精矿粉,成为刻在矿山人心中的“保供防线”。千方百计挖潜矿石资源,水厂、杏山两大主力采区,克服各种不利影响,强化矿石爆破量增储,筑牢稳产堡垒。从“每一吨”到“每一块”,深挖水厂端部矿体、唐首马挂帮矿、资源综合利用产线回收矿等资源补充,充盈“钢铁粮仓”。
力保精矿粉生产“后方无忧”,在水厂、大石河等尾矿库,采取浓缩提取干排砂等措施,提高尾矿库全周期服务能力。干部职工团结一心,实现全年精矿粉稳产超产、服务钢铁零影响。
新产业建设正酣,量质效加速做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和运输物流产业,是首钢矿业着力培育的绿色新产业,也是打好高质量发展基础的重要支撑点、利润增长点。
今年以来,一场提效扩能攻坚战,在大石河裴庄、二马两条独立砂石产线打响。面对“千万吨产能能否再上一个台阶”自命题,干部职工坚持向现状要答案,从工艺工序、生产组织、时间管控等方面找课题、定措施,两条独立产线效率同比2021年分别提升29.14%和4.67%,年产能较“十三五”末提升85.3%,支撑首钢矿业2022年建材产品产量超1400万吨,创历史新高。
大石河裴庄生态恢复治理项目
市场也在精准发力,以高效营销体系建设补缺疫情等外部市场影响,绘制销售战略布局图,构架公铁海全天候绿色建材发运体系。铁运形成“5区19站”销售网络。1—11月份,建材产品销售同比去年增长24%。支援方舱医院建设,与央企携手推进津南砂石骨料“公转铁”专列首发……在赢得市场同时,亮出“首钢建材”品牌。
绿色物流产业依靠“运输+服务”进一步赢得发展空间。建材发运能力达日发12列良好水平。配合北京铁路局开展货运增运增收大会战,疫情期间北京局管内机车运行能力紧张,运输部调整内部机车出动方式,强化机车连续作业,到发能力实现25对以上。研究实现铁水运输单罐单机运行模式,周转次数由3次/日提高至5.7次/日,助力股份公司率先在行业内实现铁水温降破百。
提升的是服务,赢得的是信任,收获的是发展。今年以来,矿业运输部连收北京铁路局20余封表扬令,迁安地区运量将突破5000万吨,创历史最好水平。“绿色运输”正为矿业高质量发展铺就“高速通道”。
运输部调度指挥中心
依托矿业,服务首钢,面向市场。2022年,首钢矿业相关产业加快转型步伐,一批人员充实到马城铁矿,助力主业发展。聚焦市场和产品,捆带产品实现集团围绕钢铁板块市场全覆盖,磨球产品打入海外市场,首矿建公司海外产业全年市场签约量6900万元,协力公司参与集团各板块协同检修120余次,设结公司成功开发邯钢、鄂钢等电炉市场,速力公司完成纳米比亚中广核卡车智能调度系统等8个智能矿山项目……截至10月底,相关产业累计营业收入超进度计划2.18%。
践行动 矢志低成本高效率
2022年,进口铁矿石普氏指数“蹦床式”涨跌,从3月160美元/吨高位到11月初跌破80美元/吨,与此同时,首钢矿业精矿粉成本、实物劳产率稳居同行业规模企业前三,上演“荡”与“稳”的较量。
降本增效是企业发展永恒的话题。今年以来,应对严峻形势,首钢矿业发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引导干部职工把“苦日子”过成“平常日子”,推进系列专项行动落地,以降本提效“核心不变”应对市场冲击“瞬息万变”。
——专项行动之一,“三年能源管控”
能源消耗费用约占首钢矿业总物耗成本四分之一,为从“每一滴水”“每一升油”中抠出效益,首钢矿业将精细能源管控提升为专项行动。2022年,制定下发能源管控三年工作方案,提出一年一个阶梯,能源费降3%、5%、6%目标。
在管控体系上,告别能源专业“单打独斗”的管控模式,构建公司、厂矿、车间、班组四级能源管控体系。在指标体系上,确定支撑要素指标349个、提升措施528项,制定“高效用能项目评比”等8项推进机制,打通能源指标班组“最后一公里”,实现“大能源”工作氛围。
指标到人,措施落地。截至三季度,首钢矿业涌现高效用能项目222项。大石河裴庄产线研究风机变频自控,年降电费14万元;水厂铁矿为矿车加装专用电子油表,实现油耗1%精准计量;杏山铁矿将供水模式由井下井上“大循环”改为井下“小循环”,年降电费50万元……2022年,首钢矿业能源费降低2500余万元、降幅达5%。
——专项行动之二,“学巴登、提效降本”
外学巴钢,内学长钢。2022年,首钢矿业开展“学巴登、提效降本”专项行动,从“极高效率运转”“极低成本运行”两个维度,选取5家试点单位、18项重要指标,打开分析找差距,制定措施提质效。
“发现”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是巴登经验“向现状提问题”的精髓,也是行动的聚焦点。试点单位多维度打开分析。大石河聚焦建材产线提效,成立了7组调研团队,创新“夜查”模式,挖掘偏点时间潜力,截至11月份,裴庄、二马产线效率分别较计划提升181.5吨/小时、23.5吨/小时。机械厂构建铸造产品成本指标树,工序写实找准发力点,11月份,铸造产品制造成本同比去年每吨降低116元。运输部开展“一班一复盘、一日一点子、一周一流程”主题活动,万吨公里电耗同比降低45.09千瓦时。
巴登经验,将企业成功的80%因素归于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开展专项行动以来,首钢矿业改变“守着指标打”的静态指标管控模式,引导干部职工在自我定标、提标中不断突破“天花板”。前三季度,水厂磁选车间运转甲班新厂电单耗呈现“阶梯式”下降,分别完成41.72、40.75、39.4kWh/t·精。“我们班组提出‘学巴登做企业主人’口号,指标一季度一测算、一季度一更新,大家也充分认识到,没有一成不变的指标,只要自己不设限,降本增效就有潜力可挖。”班长刘永波说。
——专项行动之三,“智能矿山建设”
对车、放矿、运行、卸车……千尺井下,电机车化身“智能机器人”,无人干预、流畅作业。历经十余年打磨,2022年,首钢矿业电机车无人驾驶技术完成“终极攻关”,在杏山铁矿全国首例实现全自主运行。建设智能矿山是首钢矿业建设低成本、高效率矿山的重要举措。
聚焦“现场无人化、操控集约化、管理智慧化”目标,首钢矿业搭建“智能采矿、智能选矿、智能运输、智慧管理”四大平台,以“一张图”为载体,持续推进智能矿山建设。
今年以来,先后实施电机车全自主运行、铲运机和1354台车遥控改造、喷浆机组少人化改造,以及水厂无人选厂、机械厂磨球产线自动化改造、运输部GK1机车遥控改造等项目,释放人力资源100余人。
首创智能矿山“一张图”理念,搭建工控和管理两个“一张图”,一个产线一个调度室集中操控,实时监控生成“成本”等账目,智能管理、智慧决策。通过“一张图”应用,深层次发现生产问题。如研发水厂东排“即时启动”模式,实现设备物料提前1分钟启动,开创了由传统“逆物流启车”向经济“顺物流启车”模式变革的先河,目前已推广到西排、K系统,年节电70万千瓦时。数字化思维,正贯穿首钢矿业经营生产全过程。
强引领 党建赋能人和事业兴
矿山建设每个重要时刻、重点领域、重大工程,都有党组织的身影。2022年,首钢矿业党委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为高质量发展赋能。
事业朝哪走、走多远,思想是关键。2022年初,围绕集团“两会”、矿业职代会确定的中心任务,首钢矿业拧紧“思想发条”,开展“两保一增”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查找整改案例1010个,领导班子下基层调研,制定贯穿全年课题计划,以思想先行一步,带动各项工作更深一层。
“人才是第一资源”,马城铁矿建成在即,首钢矿业党委秉承为事业“选人育人”的使命,充分挖潜内部人力资源,以公开招聘等形式,向马城铁矿输出能力强、素质硬的职工队伍。邀请知名专家授课、联合高校开展国家级课题研究、赴外组织培训,培养懂技术、会管理的职工队伍。目前,马城铁矿中、高级职称人数占职工总数53.2%,1人成为国家级行业专家,2人成为唐山市行业专家。同时,首钢矿业人才队伍结构逐步优化,领导人员平均年龄较2021年下降0.4岁,高技能人才比例达60%。
文化浸润,芳华绽放。编发《奠基——“十三五”转型发展成果集》,开展4·25建矿日主题纪念活动,续写新时代铁源故事。选树新时代榜样,近10人次获“首都市民学习之星”等国家省市级荣誉。挖掘200余个驻厂为家、保产保供故事,刻画下无数平凡英雄的肖像。
温暖汇聚的2022,总有一些身影守护身旁,总有一些话语流入心田。艰难战“疫”时刻,公司党委开通思想服务热线,为食堂添置包子机等提效厨具,为一线职工购置保暖内衣等御寒物品,“吃得还行吗”“床垫够不够厚”,成为特殊时期党组织朴素又动人的问候。传统佳节来临,各级工会组织“娘家人”,将大家温暖传递给万千小家。新春佳节,为3000余名劳模先进、困难职工等送去慰问品、慰问金;金秋故乡月明,慰问38名奋战在秘鲁、山西等赴外职工的家属。回归生活街区,一批升品提质民生工程落地,修葺一新的龙山公园、俱乐部、活动中心,重新铺设的小区道路,规范宽敞的充电车位,家园亮了、心里美了。
与人居环境同步改善,首钢矿业打响生态恢复治理攻坚战,红旗插上山梁,职工化身排土场“蜘蛛人”,为黑砂灰岩“披绿装”,全年完成生态修复2200余亩。水厂铁矿成为河北省第一批铁矿采选业绩效评级引领性企业。杏山铁矿建成生态园,蜿蜒长城绿道,花香四溢亭园,仿佛又见建矿时“杏花烂漫春满山”。
岁末攻坚时刻,百里矿区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听讲座研报告、宣讲声声入耳、笔墨书画寄情……党的二十大精神进厂矿、车间、班组、社区、校园,成为战胜严寒、抗疫保产的攻坚力量,成为冲刺收官、决胜开局的冲锋号角。
千磨万砺终坚韧,筑牢高质量发展基石,决心势不可挡!(来源: 首钢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