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企业动态

矿山工匠 行业先锋┃通钢集团板石井下矿 陈兆惠

 

 

矿山工匠 行业先锋

 

他们惟精惟一,他们勤思善悟,他们志趣非凡,他们倾情致志,他们“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在一职,其职必举”,将个人梦想与企业命运紧紧相连,在蔚为壮观的中国当代冶金发展史上写下了自我实现的人生华章,成为企业价值创造的标杆,成为行业创新突破的先锋!


 

领航创新的矿山工匠

1991年从通钢技校毕业后,身为矿山子弟的他,被分配到通钢集团板石井下矿从事维修电工。由于当时仅有19岁,刚刚走出校门的他对知识格外的渴望,工作的闲暇时间他一直坚持学习业务知识,而且平时干活总愿意向师傅和同事请教,问号多了,答案也就多了。在他的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认真记录着他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和解决方法。就这样边干边学,练就了他娴熟的排除多项电气故障的本领,并总能做到手到“病” 除。

在立足岗位,做好本职的同时,他把“学无止境”作为自己专业学习的座右铭。为了开阔专业视野,他积极主动参加通钢集团和板石矿业公司的技能大赛,并多次独占鳌头,先后获得板石矿业公司三届排头兵大赛电工排头兵;2009年获得通钢集团公司技能大赛通用工种维护电工排头兵。在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中,他于2009年通过了电工高级技师的各项考核,取得了电工高级技师资格,成为矿山最年轻的电工高级技师。

一个人走,只能走得很快;一群人走,才会走得更远。在业务技能上他确实走得很快,也走得很稳。20余载的刻苦钻研,磨砺出了技术业务上的炫彩华光,可他知道,自己的能量充的再满,也照不到多远,只有给更多的人充电,才能散发出更大的光彩。2010年10月,“陈兆惠工作室”正式成立。当时正赶上矿业公司井下矿18#开展提升系统正式运行,面对全新的电气设备,他带领工作室全体成员立足降低18#矿组提升系统故障频次开展工作。在3个月内,先后解决了“327装载站溜槽磁开关误动作”“箕斗装载检测”等多项制约提升系统台效的问题,在鼓舞了工作室的成员团队士气的同时,也使他在专业技能创新路上有了更大的信心。面对井下电气设备更新换代快的实际情况,他的工作室不断拓展专业知识的获取渠道,他带领工作室成员先后收集了电工基础理论、电力拖动、职业技能鉴定、PLC控制、电工常用手册等五个类别,近120套电子图书,积累了工作室学习资源。他们还利用名师带徒、交接班答疑、专题提问、骨干授课等多种形式,实现了工作室成员“缺什么,补什么”的学习需求。在开展矿山PLC自动控制系统培训时,他发现目前多以理论为主,缺少实训设备,便带领工作室成员自制了2套PLC变频实操训练台,解决了矿山电气专业学习“四新技术”只能“纸上谈兵”的问题,提高了工作室成员学习PLC等专业技能的热情,为工作室成员开展实操技能训练创造了条件。自工作室成立以来,工作室成员累计参与井下矿授课达262课时。如今,他的工作室成员都成为了井下矿提升系统中的PLC系统的技术尖子,PLC系统出现的大部分“顽症”问题很快都能得到解决。他的工作室成立以来,实施技术课题攻关41项,开展自主管理课题26项,实现综合创效365.65万元。

作为一名矿山人,他热爱矿山;作为一名技能工人,他热爱岗位。在从业期间,他经历了矿山发展的辉煌,也经历了矿山发展的低谷。工作阅历的增加,坚定了他立足矿山,投身矿山,发展矿山的信心和决心。面对矿山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他把目光投向矿山生产经营的生命线-降本增效。为了实现他为岗位降本增效的想法,他围绕岗位大型能耗设备,采用调查生产工艺、解析控制功能等方法,以掌握能耗设备的第一手生产数据,通过改变设备工艺流程,优化设备控制功能等举措,先后实施了《通风机手机远程控制》,《井下排水泵站避峰填谷自动控制》等多项降本增效举措,实现累计岗位创效126.25万元,为单位生产做出了积极地贡献。在降本增效工作中,他抓大不放小。在2010年,井下矿的KGLF11型空压机微机控制励磁装置损坏,由于厂家已经不生产该系列产品,需要更换新励磁柜。他经过研究,决定自主修复该励磁控制装置,并在当日内完成修复,最终只投入电子元件3个,投入成本3.8元,为单位节约了更换新励磁柜的成本支出5.2万元。

他所工作的矿区,地表山体海拔落差近300米,竖井深度近600米。尤其是地表设备,分布范围涵盖地域近3公里。矿区的主通风井,海拔870米,距离作业区工作地点需要步行30分钟才能到达。尤其是在冬季,通行道路积雪深度可达0.5米以上,不但车辆无法通行,行人都存在困难。该通风井的主电机安装在井筒中,受到井下潮湿风流的侵蚀,电机绕组易发生受潮故障。在冬季对该通风机电机实施干燥时,至少需要6-10人,还需要携带专用拆卸工具,涉雪步行实施检修作业,导致作业劳动强度大。同时常规的电机绕组干燥方法需要将电动机相连的机械装置拆除,对电动机进行解体作业,存在工作程序繁琐,检修时间长,制约单位生产的弊端。面对生产难题,他经过精心研究,以降低设备检修时间,降低作业人员劳动强度为出发点,自主研发了电动机绕组干燥器电路,带领工作室成员制作了4台异步电动机绕组干燥器,可在设备安装现场对电动机实施绕组干燥,作业时不需要将与电动机相连的机械装置拆除,无需将电动机进行解体作业,简化了电动机绕组干燥工艺流程,施工人员也由6-10人降为2-3人,4台异步电动机绕组干燥器可满足矿业公司井下矿4个作业区同时使用,在实现直接创效10.47万元的同时,为单位生产创造了良好地条件。在多用电动机绕组干燥器在单位成功推广应用后,他对干燥器的功能进行了完善和改进,在公司工会的大力支持下,对干燥器进行了国家专利申请,于2014年11月2日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这也是通钢矿业公司职工首次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工作室也获得了首钢总公司《陈兆惠创新工作室》命名。

安全生产是企业创效的前提。矿山井下生产的安全管理是矿山安全管理中的重中之重。为助力单位安全生产,他从提高安全防范措施入手,根据井下矿原矿运输巷道生产实际状况,以避免运输巷道直线和曲线交汇处发生电机车相撞事故为切入点,开展课题攻关,研发了“矿山井巷运输防撞车报警器”,该报警器采用微波开关控制,安装于矿山井巷的放矿川脉,报警信号安装于主运输巷道,当在川脉的电机车或人员接近开关2米处时,报警器发出报警信号,警示直线运行电机车减速躲避,从而避免伤害事故发生。在他的努力下,他研发的“矿山井巷运输防撞车报警器”在2016年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这也是他获得的第二个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是他的专业品质,在他的坚持下,他研发的《矿井设备巡视检查仪》、《矿山井下采场多用液压转角杆》也先后通过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审核,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从业以来,他在自己的专业路上不断求索。他深知技能只是追求,传承才是矿山精神。在他的带动下,他的工作室成员,有两人获得技师资格,一人获得吉林省万名青年技术能手称号。他也先后获得了通钢集团金牌工人、通钢集团劳动模范、首钢集团劳动模范、白山市劳动模范、吉林省技术能手、吉林省首席技师、吉林好人、等一项项沉甸甸的荣誉,记录着他“破茧成蝶”的蜕变,一次次大胆的创新实践成果,诠释了他梦想成真,用技能“点亮”自己人生的全过程。

工匠结语:

他技术过硬,勤学苦练,是一名技艺精湛的矿山电控设备的“诊疗医生”。作为奋斗在一线的维修工人,他常说:干维修的,干到老,学到老。努力拼搏30年,先后被评为通钢集团、首钢集团、白山市劳动模范、吉林省首席技师。30年如一日追求卓越,洒下汗水,留下青春,成为矿山青工学习的榜样。(文/王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