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工匠 行业先锋┃玉溪大红山矿业公司 吴绍荣
矿山工匠 行业先锋
他们惟精惟一,他们勤思善悟,他们志趣非凡,他们倾情致志,他们“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在一职,其职必举”,将个人梦想与企业命运紧紧相连,在蔚为壮观的中国当代冶金发展史上写下了自我实现的人生华章,成为企业价值创造的标杆,成为行业创新突破的先锋!
“磨机医生”吴绍荣
在昆钢玉溪大红山矿业有限公司选矿车间里,总能看到一个个头不高,略显黑瘦,脸上总是带着朴实笑容的检修工穿梭在轰鸣的磨机周边。他要么带领着检修队伍对设备进行全面系统地检查维护,要么与操作人员交流、了解设备的运行状况。无论是半自磨机旁、球磨机旁还是塔磨机旁,只要磨机有故障,就能看到他那矫健的身影。他不止是大红山矿业公司选矿第二项目部一名普通的检修工人,还是被大家亲切地称呼为“磨机医生”的——吴绍荣。
吴绍荣,男,汉族,1976年9月出生,群众,大专学历,钳工技师。1995年8月参加工作,现任玉溪大红山矿业有限公司选矿第二项目部首席技师。2014年获第九届昆钢劳动模范,2015年获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2017年获云南省第二十二届劳模模范,2018年获云南省第一届“云岭技能大师”,2019年获云南省“云岭工匠”“云岭首席技师”。
磨机,对于常人来说,可能只是某一种生产设备的称呼。但对于吴绍荣来说,却是数十年职业生涯的热爱与钻研。在巡检时,他总是随手拿着一个本子做记录,把检查出来的问题、存在隐患以及巡检时想到的一些好的、实用的技改意见,认认真真地记下来,并总结归纳,研究解决办法并组织实施。几年下来,他的设备记录本已积攒了高高一大摞。里面多项技改意见,分别荣获了昆钢公司和矿业公司合理化建议及“五小”成果等奖项。
磨机的检修与其它设备检修工作不同,特别是磨机内部,停机通风数小时余温都难以散尽,需要三、五个人忍受着近50℃的高温爬进磨机内,其余人在外面配合接应,把磨机内部磨损报废的衬板一块块拆卸下来,再把新衬板逐一安上去。每一块衬板小则五百余公斤,大则一吨左右,要几个人合力才能撬起。吴绍荣等检修人员通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大红山矿业公司磨机检修已实现高度流程化,参与检修人员有的负责吊装运送,有的负责操控机械臂,有的负责安装,有的负责紧固如手臂一般粗的衬板螺栓……经过吴绍荣的认真钻研,磨机常规检修时间已从原来的五天以上缩短到现在的一至两天,大大提高了磨机作业率,并且现场更加安全规范,连磨损严重、附着大量矿物的废旧衬板都堆放得整整齐齐。吴绍荣在每次的检修中,总是身先士卒,脏活、累活、苦活抢着干,被领导和同事们誉为检修前线的一名“先锋战士”。
磨机作为大红山矿业公司的大型核心设备,它直接影响着上道采矿和下道选矿工序。多年来,吴绍荣默默奉献,精心维护磨机等重要设备,为选矿生产保驾护航。特别是在2011年7月31日,三选厂熔岩系列Ф8.8×4.8m大型半自磨机筒体的法兰连接焊缝两处开裂,这在国内同类设备故障尚属首次,找不到有参照的维修处理案例。如停机更换,对公司年处理量700万吨的主要生产线,将造成近7000多万元的经济损失。吴绍荣认真研究,查找磨机以往的运行记录,反复对比、计算,最终找出磨机筒体焊缝开裂原因,并拟定一份修复方案,经设备厂家综合分析、研究,决定采纳他的意见进行维修。整个检修过程中,吴绍荣吃、住都在车间里,饿了,吃点盒饭接着干;困了,就在班组休息室里小憩片刻又接着干。脏、苦、累全都不在话下,脸上的胡子一大茬,衣服上的汗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白糊糊的盐渍把蓝色的工作服印出了一圈又一圈的印子;工友们被他的精神感动了,克服连续工作的身体疲惫和病痛,昼夜奋战在检修一线,赢得了半年的生产运行时间,创造经济效益7709万元。
在二选厂Ф8.53×4.27m半自磨机大齿圈两齿发生断裂时,他又一次主动承担起修复工作的重任,带领检修班职工,经过25天三班连轴转,磨机大齿圈修复工作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带负荷试车达到预期效果,比计划检修时间缩短了5天,创造经济效益230万元。
2017年3月9日,三选厂Ф8.8x4.8m半自磨机小齿轮台板断裂,在家轮休的吴绍荣接到单位的通知后,没有半句怨言,乘车数百公里连夜赶回矿山,立即投入到磨机的抢修工作中。经过一天一夜的全力抢修,磨机恢复了生产。这些事对他来说是常事,有人问他,你一天这样干,为什么?吴绍荣微笑着回答,为了企业,企业好了,我们职工才有希望。
在检修间隙,同事们常常会说些笑话来缓解检修工作的疲累和焦躁,检修现场总会不时传来一阵阵欢笑声。吴绍荣却总是在检修小憩时、结束后,拿着本子,记录着设备试运行的各种数据,穿梭在设备和备件之中。“干我们这行,就是要把鸡蛋里的骨头挑出来。”吴绍荣说。
年轻职工向吴绍荣请教技术方面的问题,他经常是热心地把他们带到磨机旁,对照图纸,毫无保留地对他们进行指导。积极引导年轻职工学习检修技术,尽快培养检修后备力量。他不仅传授年轻职工检修的工作方法,还积极从正面引导年轻职工对待工作的责任心、事业心。“做事的态度比方法更重要,只有好的态度,才能用正确的办法处理问题、解决问题”,吴绍荣这样认为。
吴绍荣不仅在检修工作和技术改造上勇于创新,还在检修流程管理上、设备技术操作上、修旧利废、厉行节约等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近年来,吴绍荣获得国家专利6项,牵头组织完成数百次检修任务,修旧利废金额近100万元;完成了50万t/a选厂φ350×6旋流器、400万t/a选厂口水斗、400万t/a选厂半自磨机挡砂圈改造、400万t/a选厂球磨机绞笼改造等30余项技术创新项目,其中他设计的塔磨机衬板安装工具,比起同类检修时间缩短了一半;φ8.0×3.2半自磨机橡胶衬板和出料衬套改造,每年可节约费用31万元。他还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多项合理化建议,为大红山矿业公司安全、稳定、高效检修和设备故障应急处理提供了决策依据。
坚守匠心,追求卓越。在兢兢业业、脚踏实地的工作中,吴绍荣及其团队收获了许多荣誉和成果。2015年1月公司以其名字命名创建的“吴绍荣劳模创新工作室”,在2017年分别被昆钢工会、云南省总工会命名为吴绍荣劳模创新工作室;2019年分别被云南省总工会和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命名为吴绍荣云岭工匠创新工作室、云岭技能大师工作室。
工作室建设有创建方案,日常运行和管理制定有学习培训、课题攻关、会议、师带徒、工程技术和高技能人员年度履职、考核奖励、经费管理和档案管理等8个制度,现有成员21人。工作室每月开展培训学习,每季组织一次专题学习,以现场教学和技术交流为主组织培训学习。三年来,开展培训36次,培训人员432人;每年开展1至2项技术攻关,定期组织召开课题研讨会;师徒结对19对,出师11对;三年来技术攻关11项。2016年至2019年,开展的专项工作创效及节约成本累计达到7140.55万元。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一大批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其中有昆钢劳模、云南省第一届“云岭技能工匠”称号的“管道工匠”罗荣辉;第十届昆钢劳模、“玉溪工匠”“胶带大王”沈克忠;云南省职工技能大赛重介质分选工“技术状元”“玉溪工匠”、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赵强等一批人才。课题攻关《三选厂铁系列提质降硅技术改造工程》2019年获云南省职工创新项目补助4万;合理化建议《三选厂铁系列MZS8848半自磨机增设返砂抛选系统提高半自磨机处理量的建议》获云南省第三届、玉溪市第四届“合理化建议(金点子)优秀奖”。工作室创造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共计38项;大红山矿业公司级以上先进操作法6项,合理化建议12项,“五小”成果46项,发表论文7篇。
吴绍荣经常说,“精益求精的设备维护和检修工作,是我最愿意、最努力想做好的,不管面对什么困难,我都会继续尽职尽责在岗位上,提高认识、充实自己,为大红山矿业公司设备维护尽绵薄之力。”这就是一名普通检修工人对工作的一种特殊的,像火一样热爱、执着与眷念之情。
工匠结语:
吴绍荣践行劳模工匠精神,是矿山的精英、工作的典型、学习的标杆,体现着矿山工人的主导精神,凝聚着企业发展的力量。基于他及其工作室成效显著,2020年云南省总工会推荐“吴绍荣劳模创新工作室”申报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文/张润红 李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