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企业动态

矿山工匠 行业先锋┃马钢南山和尚桥铁矿 马守斌

         

 

 

矿山工匠 行业先锋

 

他们惟精惟一,他们勤思善悟,他们志趣非凡,他们倾情致志,他们“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在一职,其职必举”,将个人梦想与企业命运紧紧相连,在蔚为壮观的中国当代冶金发展史上写下了自我实现的人生华章,成为企业价值创造的标杆,成为行业创新突破的先锋!

 

 

绿色矿山的追梦人

2020年1月19日上午,春寒料峭,上海宝武管理学院大礼堂,马守斌(左4)站在中国宝武钢铁集团一届三次职工代表大会的领奖台上,如春风拂面,暖意融融,笑容灿烂。

d6482673479f201955ce40001debfb5 

这是中国宝武与马钢整合的元年,马守斌甚至还没来得及展望,就收获了一份新年大礼包——中国宝武最高荣誉奖“金牛奖”。面对这份殊荣,内心波澜涌起,他既感到自豪,又有点惶恐,建设生态南山,共享美好家园,这份坚守的初心和梦想业已草长莺飞,春意盎然。此刻,他迎着陈德荣董事长亲切的目光,连忙踏前一步,和董事长握手,这是他第一次零距离接触陈董事长,也是他第一次真切感受到融入宝武的亲近感。他相信,这枚沉甸甸的勋章,就像一盏明灯,指引着他新的征程和航道。

这个有着奋进马禀赋和情怀的矿山汉子,姓马属马又来自马钢,就有人笑着和他说,这本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你是怎么做到的?可不能藏着掖着,要为我们传经送宝啊。马守斌也笑着回应说,我们啊既要驽马先奔,也要俯首甘为孺子牛,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不敢说人人获金牛奖,一道奔金光大道还是值得期待的。

都说三十而立,五十知天命。熟悉马守斌的人都知道,在他51 岁的那一年,也是他扎根南山矿业公司的第31个年头。2017年7月19日,他满怀公司领导的信任和嘱托,来到和尚桥铁矿,创建“绿色矿山”创新工作室。要离开熟稔的工作环境,他的内心有些不舍,也有些犹疑,他担心辜负这份信任?新的环境,新的挑战,这份重量和担当,他能够扛得起吗?而只有深入采场,贴近采场,那儿才是“绿色矿山”的根。厉兵秣马,他知道内心隐藏一些不甘,潜意识里他也期望新的跨越和突破。

 经过马守斌创新工作室,若正巧他在,他一定是端坐在电脑前做他的项目设计,或沉思,或绘图,或写着什么。他的头微昂,后背挺直,电脑屏并不是直接支放桌面上,而是架在两本厚厚的工具书上。问他其中缘由,他笑着说,老骥伏枥,颈椎有疾。了解他的人都知道,这是长期伏案落下的毛病。垫高电脑屏,让坐姿舒适一点,看屏的时间长一点。

更多是在采场不同角落,看到马守斌穿梭的身影,电铲的排土平台、原矿料仓口、排岩胶带通廊,甚至在选厂的圆筒仓,他的微信计步长期雄霸朋友圈榜首,一天两三万步家常便饭。他就像一台定位器,哪里遭遇技术瓶颈,哪里发现安全隐患,他就会出现在哪里,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奔马,又像那一块块高品位的矿石,融入在矿山的沟沟壑壑、岗位平台。

和尚桥采场像支巨大的宝葫芦,有人戏言这里的作业方式只分两种:雨天和非雨天。雨天,矿石经雨水浸泡,容易堵塞选厂的多个出矿口;非雨天,无论粗破碎站,还是振动放矿机料仓,满载矿石的自卸汽车在矿仓卸矿时,粉尘扬起不可避免,不仅污染周边环境,也影响相关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犹如涓涓清泉,流淌在每个人的心田。以人为本,以绿色环保为本,这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让理念化作思路,和尚桥铁矿走在时代的前列。但安装的喷淋抑尘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却存在不少问题:当反铲抵近作业时,就要暂时拆除上部的喷淋系统,反复拆除和安装,容易使装备受损,也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一旦喷淋系统开启,又成了长流水,既浪费,也会增加矿料的含水量,使仓口排料不畅。诸如此类,制约了生产的平稳顺行,更是“绿色矿山”建设路上的绊脚石,是必须要抛掉的废石。

马守斌本来就是个喜欢琢磨的人,这种司空见惯的日常喷洒让他蹙紧了眉头,是否能做到对车辆和扬尘感应,自动喷洒调节水量?是否能有效快速拆装,省时省力?多个设问在马守斌额头拧成个川字,“绿色矿山”在采场应该是抬头仰望蓝天,低首掌子面能抑制扬尘;如今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这不是现代矿山采场应有的样子。马守斌从图纸设计、修改、加工入手,大胆尝试,他采用固定支承管和旋转套管设计成插入套装结构,用润滑油从球头中间小孔进入表面,以空心螺杆串设在旋转套管内和固定螺母配合,以感应测头对车辆进行监测,通过一系列“手术刀”式地精准操作,这项智能设计的“料仓可旋转自控喷淋抑尘装置”完整回应了他的设问,且抑尘效果显著,改善了作业环境,提高了职工的满意度。

掬心酿得春水绿,马守斌再接再厉,又开创性地设计出“堆料皮带运输机抑尘降噪系统”,“新型挤压式自动报警停机装置”。而申请两项中国发明专利的“TRIZ理论在圆筒仓防堵塞改造方案中的应用”获“马钢第三届创新方法大赛”二等奖,同时在中国核心期刊《现代矿业》上发表,“液压升缩高压水射流疏堵装置”被评为马钢集团一级合理化建议,为解决我国选厂大型圆筒仓疏堵作业难题,提供了借鉴,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圆筒仓是采选生产线中重要的装储环节,是调剂及保障精矿产量的重要保障。就是在该项目改造设计方案过程中,马守斌因长时间伏案,那天因过度疲劳导致颈椎病复发,那种眼冒金星、天旋地转的眩晕感,他原以为只是在电影电视上看到,却在他身上真实地发生了,那种不断翻涌的呕吐感,那种周身冷汗浑身无力的无助感,那种像陷在深渊中的紧张和恐慌感让他迫使自己在沙发上安静地躺下,他听着内心钟表的滴答声,大脑却像陀螺般继续旋转。

马守斌对自己还有个另外的比喻,他谦虚地说,他是龟兔赛跑中的那只龟,坚持和自己赛跑,和时间赛跑。1986年,弱冠之龄的他招工进南山矿,到铁运车间检修工段做了一名钳工,从事铁路自翻车维修工作。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他就像一匹卧槽马,一干就是三十一年,虽然那时还没有撸起袖子加油干这一金句,他却无声践行着这一朴素和实干的作风,把人生最美好的年华都奉献在这里。从一个懵懂的学徒工成长为一名挑大梁的骨干,从一名脱颖而出的工人技师到一名业内公认的技能专家,他迈出的每一步都是那么沉稳、不动声色,却又那么引人注目,他成长的一点一滴都在蕴积着力量,厚积薄发。

2007年,马守斌经过层层选拔,一路闯关夺隘,代表马鞍山市参加安徽省技工院校技能大赛。备战中,他不断加大训练量,手上磨出血泡,咬紧牙关继续坚持,一次,当手指被工件划伤,他放下了手中的活计,虽说划破手指在钳工作业中也算是家常便饭,但作为一名技艺精湛的参赛选手,他觉得这就是缺陷和缺憾,不能将就、容忍,每一个工件不仅凝结汗水和心血的结晶,更要完美展现技艺的炉火纯青和对工作的热爱,展现新时代矿山工人与时俱进的风采与风貌。

千帆竞渡,百舸争流,马守斌赢得了这年安徽省技能竞赛的第一名。

面对鲜花和掌声,马守斌没有沾沾自喜,他深知这次大赛,为他打开了一扇门,敞开了一片更加广阔的晴空,他要给自己插上一副欲飞的翅膀,他想到希腊神话中的飞马,自由翱翔必须要有匹配的能量,他也清醒地知晓自己的薄弱点在哪。

四十岁,马守斌再次开启他的求学之路,连女儿都被他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拼劲所感动,小大人般对颇有怨言的妈妈说,爸爸这个年纪还在学习深造,他就是我们的骄傲。马守斌却低调地说,他是一匹驽马,他要把别人玩手机的时间花在学习上。国家二级创新工程师、安徽省综合评标专家,每一张证书对他来说都来之不易。多少个节假日,他是在图书馆、新华书店伴着书本度过;多少个风雨之夜,他和一班比他小得多的同学在明亮的教室里切磋交流。在他无言的感召下,女儿在读完大学后,继续完成了研究生课程,以更高的起点丈量青春的舞台。

圆筒仓高41.5米,直径20米,这是一个庞然大物般的储矿仓,一旦下矿口受堵,就影响到整个生产链。当选厂生产停滞了,采场供矿车也只好停下待命。平日里机器轰鸣、车来车往的采场瞬间冷清,马守斌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在脑海里算了一笔账,清理受堵费时费力,又影响产量,次数多了,这该是多大的损失啊!他坐不住了,主动请缨,跑去圆筒仓现场查看。

“现场疑难杂症”处理大师,这是大家对马守斌的尊称,在经受时间的磨砺后,这个称号愈发响亮。几次往返,爬高上低,他敏锐地捕捉到问题核心,其可靠性关键在圆筒仓出料口漏斗部分,它的结构优劣、尺寸大小角度、内衬材料选择,这些方方面面都直接影响圆筒仓的使用效果。而原设计过于理想化,没有过多考虑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复杂性,就显得不太适用。

为了最大减少损失,马守斌又开始白加黑的连轴加班,每一个设计细节他都要反复推敲,比如锥形曲线漏斗截面积的收缩率、内壁每层钢板的尺寸、加装空气炮的固定及设定位置等,事无巨细。他知道一个小的偏差或失误就可能成为日后生产中的隐患。他没有对同事说那次他猝不及防的眩晕,更隐瞒了家人,他不愿意让妻子和儿女为他担心,对家人他有深深地愧疚感,婚前温柔黏人的娇妻在婚后经常因为他一句工作忙的口头禅,硬生生被生活磨成了女汉子。那次妻子去医院做口腔内壁增生物切除手术,虽是个小手术,他却没能陪在她身边,他的眼前有点模糊,伸手抹了把脸,不知道是汗水还是泪水早已润湿了脸颊。无意间,手触到胸前的平安符,这是妻子亲手为他制作的,浸润着他的体温,却饱含着妻子对他无言的支持和浓浓爱意。

做人如水,做事如山,经多次攻关,马守斌设计的这种无磨损、降速转接漏斗因结构简单,减少了堵塞,又增加了抑尘降噪作用,该成果2018年申请中国发明专利。马守斌就像一骑绝尘的骏马,在“绿色矿山”创新之路上策马飞輿。

马守斌常说,新技术一日千里,新机遇层出不穷。多年来,马守斌扎根矿山开展的创新项目,授权和受理中国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28项。曾荣获公司“专利特别奖”。他发明的“铁路列车钩缓装置拆装机”,解决了公司无法按铁道部标准安装钩缓装置的难题,荣获“中国第二届冶金青年创新创意大赛”三等奖,授权中国发明专利;他设计的“铁路自翻车滚轴装置拆装器”项目,填补了我国铁路自翻车维修行业空白,获“中国科协第二届全国企业创新方法大赛”三等奖,授权中国发明专利;“铁路道砟摊铺车”、“ST缓冲器液压组装机”两项创新成果为公司直接创效1000多万元。

有一种印记,深植于我们的思想;有一种精神,是我们不断前进的方向。当时光的年轮刻下马守斌不停歇的足迹,蓦然回首,在时代的春天,他想到自己不知不觉已到人生的秋天,硕果累累的马守斌涌起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他要向矿山的后来者、这些后起之秀传授经验、心得和体会,更要把创新是血液中奔腾的主题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地传递给他们,他们才是矿山未来,“绿水青山”要靠他们建树。

薪火传承,满园春色,马守斌结合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相结合,撰写了多篇论文和文稿,仅2019年,他坚持撰写的4篇论文,全部发表在核心期刊《现代矿业》上。在公司举办的多次技术大比武,“青匠工程”活动中,他在不懈怠手中工作的同时,全程参与竞赛大纲的编制、教学培训、鉴定考评;通过导师带徒活动,悉心发现和培养年轻技术尖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储备、培养人才。2019年9月,他又签下了四份师徒合同。马守斌说,把这些青年才俊聚在一起就是一把火,以后他们分散开,在南山的每一个岗位,就是繁星点点。率马以骥,在他的感召和指引下,身边有十几个青工获得一专多能证书。

企以人立,在宝武集团与马钢加快整合的历史转折阶段,秉承中国宝武“成为全球钢铁业引领者”的愿景,对南山矿业公司来说,绿色矿山、生态矿区的环境效益要与生产经营经济效益齐飞。马守斌迎风立在和尚桥采场的观景台,感受矿山脉搏,倾听矿石的声音。“先做人,然后做事;先专注,然后专业;先沉淀,然后成才”,这是马守斌坚守的人生之道,他沉浸在无尽的遐想中,曾经那个背着吉他以梦为马的追风少年呢?曾经那个演练太极拳泰然自若的中年男人呢?曾经那个吹着哨音在体育场上意气风发的裁判员呢?他仿佛看见又一个自己戴着安全帽,工装整齐地奔跑在绿色矿山建设的创新之路上。白岩松曾这样改过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别有一番韵味。

就让思绪再一次澎湃潮汐,让信念再一次穿透时空,和尚桥采场边坡整齐有序,呈阶梯式台阶盘旋而上,敞开博大的胸怀遥向蓝天;远处群山叠翠,起伏绵延,沿山体种植的防护林郁郁葱葱,茂盛蓬勃。2019年,和尚桥铁矿入选国家自然资源部绿色矿山名录,这是南山矿开拓者们追求的光荣与梦想,也浇筑了马守斌的心血与创造。

2020年7月底,在梅山举行的中国宝武第二届职工技能大赛中,马守斌再创佳绩,取得了钳工赛事总成绩第六名,在宝钢资源参赛选手中排名第一,他将和部分获奖选手一起参加第十届全国钢铁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想到这里,马守斌又有些跃跃欲试,他像一位激情的歌者,洗兵牧马,蓄势待发。

马守斌, 30多年如一日,在钳工这个平凡的岗位,在矿山的生产第一线,却干出了一番不平凡的业绩,被誉为“现场疑难杂症”处理大师,“一专多能”型专利达人,获得授权和受理专利成果达40多项,是中国宝武最高荣誉奖“金牛奖”获得者;他坚守初心,以“绿色矿山职工创新工作室”带头人角色,秉承“传帮带”精神,乐于奉献,为矿山储备、培养人才尽心尽力尽责,为 “春色满园”倾注一腔热血。他是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领跑在绿色矿山建设创新之路上。

工匠结语:

30多年如一日,在钳工这个平凡的岗位,在矿山的生产第一线,却干出了一番不平凡的业绩,被誉为“现场疑难杂症”处理大师,“一专多能”型专利达人,获得授权和受理专利成果达40多项,是中国宝武最高荣誉奖“金牛奖”获得者;他坚守初心,以“绿色矿山职工创新工作室”带头人角色,秉承“传帮带”精神,乐于奉献,为矿山储备、培养人才尽心尽力尽责,为 “春色满园”倾注一腔热血。他是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领跑在绿色矿山建设创新之路上。(文/张永清  朱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