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山铁矿强基础建平台抓重点 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杏山铁矿强基础建平台抓重点 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杏山铁矿坚持“以人为本”,以健全规章制度为基础,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为保障,以改善井下作业环境为重点,积极构建一个综合施策、符合地采实际和行业发展要求的管理模式。
杏山铁矿是首钢总公司露天转地采第一家、北京市最大的地采矿山。面对露天转地下开采的新领域,对于从未触及地下开采领域的杏山人,深感担子重、压力大。地采与露采不同,作业现场从敞亮、可见变为狭小、不可视,而且还新增了井下通风、排水、供电、提升、顶板、溜井等安全管理新课题;同时,国家对企业和谐发展、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首钢地采矿山的先行者,传统露采安全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地采生产的需要,亟待探索、掌握、认知、创新地下铁矿安全生产需求的安全管理体系和模式。为认真贯彻“安全·健康·绿色·和谐”总体要求,该矿以井下作业人员最少为目标,以无隐患单元建设为载体,全面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积极强化以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为保障的安全管理。
一、从地采矿山安全管理特点出发,整章建制
杏山铁矿根据日常生产、安全形势的变化,以及对安全管理的摸索、试验、认知,及时修订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如:井下风墙砌筑工作,一个点位风墙砌筑了6次,砌筑标准也修改6次,《风墙砌筑标准》就是在一次次试验、失败和再试验、再完善中形成的。投产试运行前,杏山铁矿依据《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非煤矿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借鉴学习、立足实际,制定颁发了13个制度60章365条3.7万余字,制定安全规程72个732条。初步确立了安全例会、安全检查、隐患排查、应急预案等安全管理秩序,明确了井下通风、顶板检撬、安全用电、盲竖井等具体工作标准。但是随着试生产工作的全面展开,逐渐暴露出地采安全管理经验不足,前期制定制度规程内容不全面等问题,针对井下通风、溜井放矿和防护、岗位操作等具体问题,补充完善规定9个81条,修订岗位安全规程25个117条,新增安全规程38个313条。结合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评审工作,2013年重点针对人员出入井管理、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使用、井下吸烟、安全生产考核、-180米电机车远程操控等方面,展开深入调研,又制定下发《补充规定》9个90条1.5万余字。
二、建立以班组安全管理为中心的考评机制,夯实地采安全管理基础
杏山铁矿以建立逐级安全生产综合考评体系为基础,强化班组安全管理基础,加大责任追究考核力度,形成了安全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一是建立逐级安全生产综合考评体系。为落实逐级领导、专业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投产初期,组织各专业科室认真落实专业系统安全职责,建立起厂矿综合考评体系,依据考评标准打分和排名,明确排头加奖、排尾处罚要求。2013年6个作业区分别借鉴矿业公司和杏山铁矿两级安全综合考评管理经验,把作业区每个班组、机台作为考评单元,形成了作业区综合考评体系,建立起了以班组安全管理为中心的安全生产综合考评管理机制。二是营造安全工作齐抓共管的氛围。通过规范安全周例会、开展安全联合执法,引领、督促各科室认真落实专业系统安全职责。每周五下午由各科室分别讲评发布6个作业区一周来的专业安全工作开展、落实情况;五一、十一、春节等节日和夜间值班联合安全执法期间,加大隐患检查、考核和发布力度,促使各级管理人员认识自己在安全工作上责任与义务,形成安全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三是加大安全责任追究考核力度。为全面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严厉打击“三违”现象,修订完善了《杏山铁矿安全生产奖惩管理办法(试行)》,安全专业的责任追究逐渐由基层主管领导转移至负责人,促进了安全责任制的落实。
三、贯彻“科技兴安”战略,以本质安全为核心,推进地采安全“三化”管理
杏山铁矿围绕建设“安全·和谐” 地采矿山,加大安全生产资金投入,推进信息化、机械化和自动化安全管理,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一是提升安全信息化管理水平,努力降低井下作业安全风险。①自主研发的《杏山铁矿安全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对每个安全隐患检查、整改、验证、完善环节的闭合监控管理,将现场隐患整改率从2011年之前的97%,提升到目前的100%,年隐患查处数由2011年的不足1000项,提升至2500项,大大减少了作业现场安全隐患。②建立监测监控系统,实现对重控部位、危险源实时监控。通过在副井各水平马头门、火药库、变电所等点位安装视频监控,可及时发现、整改上述点位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其安全运行;通风监测监控系统的建立,可实时查看各风机站、各作业水平通风情况,降低通风事故风险;排水监测监控系统的建立,可实现对水泵排水、水仓储水情况的实时监测,确保井下排水作业安全。③建立井口封闭管理系统,替代原有的人工检查,杜绝了人工检查的“人情关”、“失误关”,系统与人员定位系统有机结合,实现了一人一标签一放行功能,杜绝了一人携带多个标签或不带标签下井的情况发生;安检系统通过安检门与手持式检测仪的配合使用,降低了火工品外流的风险。
二是提升设备机械化水平,有效规避井下作业安全风险。运用碎石机处理采场大块,彻底结束了人工处理采场大块的历史,使岗位人员避免了危险;在-330米水平水仓1#、2#沉淀池分别安装排泥泵,将淤泥通过管道直接外排到地表,彻底取缔了以往采用人工清淤做法,既减少了清淤人员数量,又改善了作业环境,规避了安全风险;中深孔装药台车的试验成功,投入使用后,岗位人员不需要站在渣堆上面、头顶裸露的岩石向孔内输送几十米的药管,而是直接站在安全区域,操作台车回采装药。
三是提升工艺流程自动化水平,彻底消除井下作业安全风险。国内首家实现井下电机车远程操控,将井下16名电机车司机作业点位由-180米水平提升至地表主控室,彻底消除了岗位人员接触粉尘、车辆伤害、电气伤害等各类安全风险;远程操控-508米水平潜水泵,彻底消除了以往职工每天爬梯子间的风险,同时将-508米水平水涡泵房上移至-480米水平马头门西侧,使职工远离了潮湿、阴暗环境;远程操控-45米、-105米、-165米水平风机站,降低人员现场操作危险性的同时,提高了现场风机的应急操控能力,并且保证在井下火灾等特殊情况下的风机第一时间内进行开停、反转等操作。
通过实施一系列科学管理新思想和新方法,提升了地采数字化管理和本质安全水平,有效推动了杏山地采持续健康发展。作为国家“十一五”攻关重点项目,杏山露天转地下开采的研究与应用,解决了我国金属矿山露天转地下开采的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其生产自动化、信息化程度高,自主建立的地采信息系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顺利通过国家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认证;“数字化建设示范工程”,是首个通过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验收的“四个一批”项目,具有行业示范和引领作用。投产三年多来,实现了重大伤亡事故、百万吨死亡率分别为零的目标,被评为首钢总公司“安全生产先进厂矿”。(齐瑞普 谭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