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企业动态

矿山工匠 行业先锋┃攀钢新白马矿业公司 黄运峰

 

 

矿山工匠 行业先锋

 

他们惟精惟一,他们勤思善悟,他们志趣非凡,他们倾情致志,

他们“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在一职,其职必举”,将个人梦想与企业命运紧紧相连,在蔚为壮观的中国当代冶金发展史上写下了自我实现的人生华章,成为企业价值创造的标杆,成为行业创新突破的先锋!

 

匠心独“运”铸成“峰”

“有道词典苦学工业英语,攻克PLC编程,玩转进口设备,给球磨机‘开刀’,为半自磨机‘体检’,你把脉电气设备的疑难杂症,从轮换工到高级技师,推倒一面面挡路的墙,打开一扇扇增效的门,工匠之路你一往无前,你是创新大师,你展米易精神。”在首届“米易工匠”颁奖晚会上,组委会高度评价“米易工匠”获得者——攀钢集团攀枝花新白马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白马选矿厂磨选作业区电气点检员、高级技师黄运峰。

黄运峰现从事设备点检工作。从一名轮换工,黄运峰一路勤奋学习、克服困难、善于创新、甘于奉献,先后获得了全国钢铁行业技术能手、中央企业先进职工、攀枝花市劳模、攀枝花市第五类人才、攀钢第六届技运会电气点检状元、攀枝花市第九批突出贡献专家、米易工匠、四川省劳动模范等众多荣誉。

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首次正式提出“工匠精神”,当年12月14日,“工匠精神”入选2016年十大流行语。在工作中,黄运峰一直坚守初心,秉持工匠精神,默默的干好电气工作,为企业不断破解难题,勤奋学习丰富自我,一步步走向更高的人生阶梯。

勤学习 打下扎实技能基础

1995年,黄运峰高中毕业后接替了父亲的工作,成为了一名轮换工。那个时候,他电气基础知识差,电气符号都认不了几个,为成为一名优秀的电工,黄运峰一头扎进了学习之中,从最基础的电路、工厂供电一点一点深入。

随着电气设备的不断升级换代,传统的继电器控制逐渐被自动控制系统所取代。自动控制系统稳定、安全运行,是保障设备稳定、生产顺行的关键,在这个庞大系统中关联着不同厂家生产的PLC、触摸屏、人机界面等。为了掌握自动控制技术,尽快弥补自己的“先天不足”,黄运峰参读了很多PLC控制方面的学习资料,如《西门子300plc提高》、《西门子M440变频器的应用》、《工业电气化自动控制》、《传感技术》等,黄运峰还利用业余时间研究了大量step7软件、博图软件、WinCC软件、施耐德的Unity Pro V13以及Intouch等软件。从最基础的认识一个符号、编写一个简单梯形图到完成一个完整的控制系统,他通过无数个日日夜夜不间断的学习,一点点积累、一步步参透,最终系统的掌握了自动控制系统。

黄运峰在为职工讲解plc知识

在黄运峰学习的路上,最大的“拦路虎”是英语。由于现代工厂设备来自世界各地,说明书、电气控制图、核心资料都是英语。面对困难,黄运峰在手机上下载了“有道词典”,借助词典他将各种电气设备说明书中的英语翻译成能读懂的汉语电气术语,慢慢的他不仅翻译了大量的电气资料,还掌握了很多专业英语词汇。通过多年的努力,黄运峰熟练掌握了200万吨半自磨机、颚式破碎机、球磨系统等PLC控制系统以及GE人机界面程序,能够处理很多关键设备控制系统故障。

敢创新 牵头攻关突破难题

俗话说“技高人胆大”。黄运峰敢于创新,他结合实际牵头攻关优化程序,完成了多项改造,有力的保障了设备稳定运行。

黄运峰所在的磨选作业区MQY5085溢流型球磨机自投产以来,运行效果不理想,多次出现因控制系统问题停机,且故障原因难以查找,严重制约精矿产量。黄运峰带头实施了“增加模拟量信号隔离模块”等技术革新,使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大幅提高,故障率明显降低;通过使用“HMI人机界面配套系统”,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一期球磨机还一直存在空心轴漏油的问题,从球磨内部随矿浆流失,加上稀油站没有液位计,很容易引起球磨大瓦损坏。为彻底解决这一难题,黄运峰采用外接油位计和传感器两种方式相结合的办法,保障稀油站油位可控,目前已经在四个系列球磨机全部改造成功。

黄运峰所在作业区的上游工序破碎系统,矿石要经过二十多条首尾相接的运输皮带(简称皮带)输送到磨选工序。开动这些皮带,岗位工人要步行到皮带机现场手动操作,劳动强度大。皮带能否实现集中控制?答案是:能。但要对控制皮带运行的西门子PLC升级改造。

黄运峰在现场与职工交流plc知识

“黄师傅,这个项目我们自己干,敢不敢接?”受疫情和市场影响,白马选矿厂面临着保产和铁血降本双重压力,厂领导找到了黄运峰。这样的项目,以往由外委单位做,不仅费用不菲,而且日后维修受制约,更重要的是从立项到研究实施周期太长。凭着对PLC技术的储备,黄运峰和同事接了这个项目。他们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开展皮带系统PLC编程等工作,截至目前整个项目已全部完成,改造后的皮带集中控制运行效果良好。目前,黄运峰和同事又承接了精矿管道运输作业区自动化等改造项目。

近年来,黄运峰已带头完成半自磨机、球磨机、皮带运输机、G150变频器、MM440变频器等各类小改小革技术创新30余项,解决多项PLC技术难题和电路故障,创经济效益近千万元。

肯付出 解决难题乐于奉献

“磨选二期主体设备CPU模块报故障,突然全部停止运行,现场检修人员找不到故障点……”今年3月14日(周六)凌晨三点,睡梦中的黄运峰接到紧急电话。

“我马上从攀枝花赶过来处理!”

“抢修啊?山上风大加件衣服,开车注意安全!”惊醒的妻子叮嘱黄运峰。妻子理解他的工作,也已习惯了丈夫的工作方式,每次去抢修,都细心提醒。黄运峰抚摸了一下妻子的秀发,出门消失在夜色中……。在企业需要的时候,黄运峰总是义无反顾。

2019年8份月,兄弟单位白马铁矿厂二通道3号转运站变频器出现OFF3急停故障,实际上外部并没有给OFF3急停指令。故障原因不明,已经影响生产,情况紧急下,黄运峰接到通知,他二话不说立刻赶到现场,到达现场后他对检修人员说,咱们是技术工人,要坚信总有办法解决问题,黄运峰的沉稳,稳定了大家情绪。他带着检修人员仔细查找故障点。难道是变频器之间出现通讯拥堵?这样的故障很罕见,曾在一次实训模拟中遇到过。黄运峰边查边想,经再三确认,是变频器的TM31与CU320之间出现通讯拥堵,导致CPU判定为急停故障而断电。更换CU320后,系统恢复正常工作。

黄运峰在检查电气柜

“PLC有故障,找黄大师准靠谱。”在同行和岗位职工心中,黄运峰就是PLC“诊疗”专家。黄运峰说:“坚定技术自信,会促使我们积极寻求遇到新问题的办法和思路”。为了寻求精准解决PLC故障的思路和方法,黄运峰的业余时间大多都浸泡在实训室。他在实训室模拟PLC的各种疑难杂症,摸索出了很多诊断PLC故障的思路方法以及技术创新。

乐施教 工匠精神结硕果

黄运峰每天不是泡在生产现场就是泡在技能大师工作室,处理过各种各样的电控设备故障。但他也发现,一些技术工人干得很辛苦,解决新问题或难题的招数不多,储备的知识不够。一次夜里,生产现场一台尾加压输送泵出现频繁跳闸不能负载的故障,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的检修人员,一时不能明确故障点导致生产受制约。闻令赶来的黄运峰,经过一番检查断定是设备功率模块电容充电不稳定导致频繁跳闸,他组织职工更换模块后设备恢复了正常运行。

黄运峰将这种情况归结于平时训练少了,没有往深里想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目前,他所在的厂区主体设备处于向操作自动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技术工人急需要提高维修能力,适应企业发展新要求,他萌生了成立工作室的想法。在领导重视和各方努力下,2013年1月,“黄运峰技能大师工作室”在米易县湾丘培训中心成立。黄运峰带领工作室骨干成员,自行组装了西门子、施耐德等实训台,编写教材,模拟现场故障开展生产攻关。工作室吸引了全厂六个作业区以及兄弟单位技术骨干参与,成员由最初6人发展到36人。在攀枝花市和攀钢集团的重视帮助下,工作室从一间拓展到三间,并配备了相应的设备。为了将工作室影响力扩大,服务更多的生产现场,工作室相继建立黄运峰技能大师工作室顾敏民工作站、刘传工作站、唐利建工作站、赵春秋工作站等。近三年来,黄运峰和工作室成员完成磨选球磨机自动控制改造、励磁控制系统改造等制约生产多项难题,年均创效300万元。其中,磨选球磨机自动控制改造项目,荣获2018年鞍钢集团职工创新工作室创新项目二等奖。白马选矿厂半自磨作业区电工班班长李向前说:“黄运峰技能大师工作室就是咱们技术工人练兵学技的平台”。2019年6月,李向前带领班组职工,借助该平台,成功完成该作业区3号半自磨机自动化升级改造,激发起职工参与两化融合项目建设的信心。

黄运峰在劳模工作室和职工交流

目前,黄运峰的工作室培训人次已达3000多人次,培养出赵春秋、张巍节等一批全国冶金矿山行业技能手。工作室成员、西昌钢钒维修中心轧钢作业区电气二班班长贺信,勇夺2018年攀枝花工匠技术比武第一名,他还与师傅黄运峰一同被授予攀枝花市第八届劳动模范。

“这一路,企业给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给了我锻炼发展的平台,从一名轮换工,我能陆续成为企业模范、四川省劳模!这离不开企业的教导和无私关怀,我的感激之意无语言表,如果有来生,我愿做一块矿石,我要经历采、选、炼、铸,我要成为你的精品,让你为我感到骄傲!”黄运峰感慨道。“无论时代怎样变化,生产设备永远是技术工人践行工匠精神的舞台。”黄运峰一直秉持和传承工匠精神,用心雕琢工作和自我,立足企业,奉献自我,赢得人生。

工匠结语:

从事电气工作25载,黄运峰一直勤勤恳恳工作,总是在创新破解难题,为企业增产增效奉献力量。在前进的道路上他从一名轮换工蜕变为高级技师,从一个普通工人成长为省级劳模。勤奋学习,为他推倒一面面挡路的墙,打开一扇扇增效的门;敢于创新,让他破解无数的电气疑难杂症,获得展露头角的机会;甘于奉献,让他成为职工的楷模,得到社会和企业的认可;乐于施教,让他成为学习的榜样,将工匠精神永续传承。(文/罗晓波 殷禄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