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企业动态

大冶铁矿采选运系统“冲刺双过半”(二)

 

大冶铁矿采选运系统“冲刺双过半”(二)

选矿:产量质量双提升

降本增效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精矿产量,摊薄吨精矿加工成本;赢得市场最过硬的措施就是要千方百计满足用户质量要求……围绕“双过半”目标,大冶铁矿选矿车间从流程、产量、质量、成本上出实招,全面打响冲刺“双过半”攻坚战。

流程:灵活性与稳定性双促进

选矿进选矿石从单一自产矿入选到“吃百家粮”的变化,决定了选矿流程必须用灵活性来应对原矿性质的多变性。

该车间充分发挥短流程长效益的效果,在脱水4号铁精矿大井出现故障的情况下,通过整合现场原有的管线,实现了“三进三出”的流程优化组合。在4号大井并入流程后,再次对流程进行了优化:恢复3号大井处理现场环水的功能,选别后的磁精直接进过滤,滤液进4号大井,在节能降耗和确保精矿水分上效果明显。

同时,该车间以保证最终产品质量为前提,根据来料粒度选择破碎流程,根据入选矿石性质巧妙进行“长、短流程”合理搭配,加快矿石加工生产节奏,有效降低了设备电耗。

产量:破矿量和精矿量双提高

精矿产能每月要达到11.25万吨以上,首先要保证破矿量必须每天达到9000吨以上,同时要解决好球磨台效、过滤效果等关键因素。

针对破碎2号皮带过去带矿和跑块严重,交接班停车打扫卫生影响破矿时间的情况,该车间通过加装特制的清扫器,解决了带矿的难题,为破矿赢得了时间。

针对破碎四系统矿量大,易造成漏斗尾部皮带跑矿,甚至压皮带的情况,该车间通过安装龙门液压闸板,岗位职工可以及时调整下矿量,确保了均匀给矿。

在提高球磨台效方面,该车间在对老系统绞笼进行技改,降低水轮等过流件磨损的同时,进一步加强老系统球磨和过滤的维护保养工作,充分发挥新、老系统球磨和过滤的产能效应,切实提高精矿产量。

质量:品位和收率双提升

用户需要什么样的精矿品位,选矿就生产什么样的精矿产品,紧贴市场变化,和市场赛跑,保证精矿品位,提高回收率,用质量金钥匙开启效益之门。

该车间将现场质量管理与提高生产效能对接,加强生产环节过程管理。运用可视化的看板管理、目视管理等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引导职工追求质量、控制质量和改进质量,选好每一吨精矿。践行“吃干榨尽、快进快出”理念,严格落实调度计划、配矿方案和流程调整,充分发挥破碎四系统港口矿入选流程的规模效应,多产优质精矿。

与此同时,该车间结合4#铁精矿大井检修完毕并入流程的实际,加强运行质量监控,并认真做好过滤机设备维护和保养,确保精矿水分达标,为用户输送优质精粮。

成本:能耗和物耗双下降

选矿既是大冶铁矿的创效大户,也是成本消耗大户,完成吨精矿加工成本低于140/吨,关键在能耗和物耗双下降上做文章。

该车间开展算账总动员,细化了20个降本增效项目57条硬措施,分别明确项目责任人、工作目标、推进进度。机关职能人员通过算工艺管理帐找差距,工段管理干部通过算材料成本帐查漏洞,班组岗位职工通过算事故损失帐谈不足。对所有的货架和物品加贴标识,注明名称、备件数量等信息,并列入基础台帐,做到一品一页,日清月结,形成闭环管理。坚持备件计划少报勤报,“少吃多餐”,做到入账、出账相符,切实降低库存。

此外,该车间突出开源节流电争先,将一台水泵在用电峰、谷不同时间段的电价进行对比,将人为故障影响停车1小时、非正常性启动1次大型设备等造成的经济损失数据化,使职工的认识更加清晰直观,自觉参与到节约成本的行动中来,确保吨精矿加工控制在140/吨以下。(袁爱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