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工匠 行业先锋┃本钢矿业南芬露天矿 闫晓坤
矿山工匠 行业先锋
他们惟精惟一,他们勤思善悟,他们志趣非凡,他们倾情致志,他们“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在一职,其职必举”,将个人梦想与企业命运紧紧相连,在蔚为壮观的中国当代冶金发展史上写下了自我实现的人生华章,成为企业价值创造的标杆,成为行业创新突破的先锋!
钻机上绽放的风采
本钢矿业公司南芬露天矿是亚洲最大的黑色冶金单体露天矿山,2020年采剥总量达到8500万吨。机械开采,粗暴的钻探,一条条探进大山深处的手臂,用最火热的能量,打通冰冷矿山的脉搏。在这原始的力量中,有无数开采触角,也有无数的智慧生命,他们或深或浅,层层拨开矿山的容貌,锻造出矿山人的钢铁骨骼,展示出最博大无私的矿山形象。
成坑状台阶式布局的本钢南芬露天矿矿山采场里,穿,铲,运,发,排生产工序流程环环相扣,而在开采作业中,穿凿打眼是开矿的首要工序。每年他们要完成穿凿进米691000米,这在全国都是处在前三名的开采数据。在凿岩开矿的生产大军中,有十七台牙轮,其中只有一台是液压牙轮,牙轮司机长叫闫晓坤。多年的牙轮司机岗位,这个爱钻研的工人始终觉得和大牙轮有着深厚的感情,熟悉这些大家伙的性能,特点和故障脾气,技术改造的各个项目就从热爱开始。
2002年,时任车间牙轮10号司机长的闫晓坤接到了担任牙12钻机司机长的任命。然而这台牙轮已经在大修厂停封三年了,设备基本不能开动,这样的破设备,谁也不愿去。他一个人加班加点的干,经过一个多月的修理,设备能开动了,但还是漏油漏水不少地方运行不了。车间主任左右权衡后,为他配齐了八个司机。他带着大家起早贪黑干,经过三个月修理,这台设备旧貌换新颜,终于投入生产。哪里生产任务难度大,就派这个钻机去。从此米道多了奖金也高了,原来无人问津的牙12,成为大家想方设法调进来的“香饽饽”。
闫晓坤凭着自己踏实肯干的劲,逐渐成为所有机台的榜样, 2009年,露天矿引进大型先进进口液压钻机PV351—牙15#设备,也是全亚洲仅有的一台进口设备。于是车间领导交给他一项重要任务:担任牙15司机长。当时倍感压力的闫晓坤心想,4千万的设备,想起来心里就发毛,这万一弄坏了,修都不知道怎么修,他顶着压力,鼓足勇气接受了这项重任。PV351钻机是美国进口的先进设备,无论从设备原理、设备维护、设备操作、设备控制方法、以及部件、零件的更换方法和注意事项都与国产设备不同。专业维修和技术人员更是个空缺。他便自学高级的电气和液压知识,拿着全是外国文字的图纸,一个单词,一个单词的对照设备,边学习、边记录、边翻译;机台在工作中出毛病,他自己诊断,并带领工友们一起处理。刚开始查英汉字典,一个小故障得一个小时,后来硬记每个句子的打头字母,记下50多个句型。通过一年半的时间基本掌握电脑数据调整、电脑程序升级、主电机数据调整等知识。
矿山开采牙轮回转加压小车,是牙轮打眼和保证电机减速的重要设备,由于漏水造成了小车轴承经常损坏。换油,换轴承等给设备效率和成本造成很大影响。从2013年开始闫晓坤开始研究此项问题,先是采用了动环加骨架,弹簧压动环密封的方式都没成功。后来他将进水除尘装置彻底从底部改到了顶部。除尘装置位置改装后,还需要很多后续工作。期间矿新进凯马牙轮钻机,闫晓坤和厂家交涉,能不能换种进水方式,将漏水问题解决,厂家答复,按现有设计解决不了,这更激起了他改造的决心。如果让水从高处不走中控走流向孔眼,紧靠风压是不行的,他又重新设计了一个雾化器,安装在管内,将喷水状态由水柱状改为雾化状,用来保证除尘效果。30米的钻架,需要0.4兆帕的风压,但是有两个弯处,容易造成气塞。而现有水泵无论是技术条件还是杨程参数没有符合的,水无法加压通过弯道进入孔眼,改造被迫停滞了。
寒来暑往,雨雪更替,风尘仆仆,噪音伴随野外作业的酷暑和寒冬里,闫晓坤和所有矿山人一起走过了三年的埋头苦干。矿山是本钢原料的供给地,随着矿山产量的逐年增加,本钢集团也在逐步加大对矿山的设备投入。2016年,在闫晓坤的建议下,一种新式高压螺旋泵应用到牙轮上,这个水泵扬程能达到60到80米。闫晓坤用33 米的软皮管,将进水装置进行改装后,又增加了几个阀门,他一步一步将设备连接好,再组合上雾化器之后开始完整试验。这一刻的闫晓坤即紧张又平静,多年的改造和研究,在这一刻里绽放,重新改造的系统一次性实验成功。改造后的回转小车,经过一年的试运行,各部轴承没有再因为漏水而出现问题,车间将全部牙轮都按照此方法进行改造,困扰生产的难题彻底解决。
2015年,钢铁行业迎来了有史以来的严冬期,面对钢铁行业的新常态,降低成本消耗迫在眉睫。闫晓坤积极与车间点检,矿专业人员沟通,及时和车间领导提出建议,全年完成备件国产化项目 5项,仅钻杆和稳杆器年可节约资金100多万元。另外,闫晓坤在修旧工作上严格要求,对于更换下来的备件认真检查一遍,对可以修复的备件,不许交旧,仅2015年,修复备件叶片泵、连轴器胶垫、风机、油缸、马达、传感器接线头、各种阀共9项,修旧价值达55万元。
由于PV315是进口设备,备品备件的及时供给,库存等都存在不足,为了保证设备完好运行,闫晓坤加强点检定修,开始积极组织机组成员开展技术革新工作。
改造钻头孔眼。PV315液压牙轮钻机其风压比其它型号的牙轮钻机大2倍,因此钻相同孔径的炮孔时,造成所钻的炮孔孔径特别大(其它牙轮钻机所钻的炮孔孔口上部直径是0.5米左右,而PV315液压牙轮钻机却达到2米左右)。验收量孔深时,工作人员(特别是在冬季)经常滑倒在孔口,造成意外受伤,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雨季维护困难加重、补孔率高[由于孔门太大对不准,投孔易断稳杆器],给爆破回填造成很大影响,针对以上的不足和现场情况,对其钻头进行了技术改造。对风压进行调整,将原来24mm的钻头喷嘴调整到27mm,使风压由原来即0.68MP降到0.56MP。经过几个月的观察,原来孔口平均直径2米左右,现在平均是0.7米左右,再用24mm的钻头喷嘴和27mm钻头喷嘴进行进米和排渣的比较,排渣和进米速度没有改变。改造后的喷嘴风压降低了,使排风对钻杆和稳杆器的磨损也降低了。现在由于孔门缩小可以投孔。
研发pv351接卸杆技术。由于采厂台阶高度不同 pv 351 钻机接卸杆成难题。由于新钻机轴压大,扭矩大。当打三节杆时接卸杆都得有水电焊配合,每个班最多打三个孔,夜班没水电焊设备就得停产,钻机效率非常低。如果在接卸钻杆时用液压吊钳,吊钳有四块卡铁卸钻杆。当钻杆打完钻孔时,杆带的特别严,圆的钻杆吊钳卸直打滑卸不下来钻杆。水焊烤几次钻杆后钻杆产生退火,使用寿命降低。闫晓坤根据吊钳的行状将钻杆改成六棱形。首先将下插头加长35厘米,将钻杆减短35厘米。下插头管壁厚不易变形,因此六棱形加工在钻杆底部(下插头)高20厘米上面,六棱高25厘米,正合吊钳形状。在吊钳接卸钻杆时非常容易,很少有卸不下来的情况,节约了很多时间,增加了钻机的工作效率。
研制捞杆器。钻机在打孔时,时常出现断杆现象,当钻杆断入孔眼里时不打捞出来,就会造成两个后果,一是进入下一个工序,断的钻杆容易卡住岩石站、倒装站的转动部位造成事故。另外钻头和稳杆器造价高。不能及时回收,将造成较大的浪费。闫晓坤经过一年的潜心研究,反反复复试验,根据钻机不同型号,设计出长度约1.5米,宽60mm、70mm、90mm不等的三款捞杆器,利用弹簧装置,将断杆锁死,就可轻易将钻杆捞出,该技术在本钢集团公司创新评比中获得三等奖。
改良除尘装置。牙轮采用挡渣胶皮,硬磨损,当胶皮磨损到一定程度时报废。由于液压钻机卡头平台由多组油管和传感器组成,岩渣窜上平台传感器就不能报警。闫晓坤利用卡头平台底部增加两个穿叉型挡渣胶板的方法,使挡渣效果更好,舍弃了进口价值近万元的挡渣胶板。不仅节省人力和设备维护时间,增加设备开动台率。同时也增加了加压油缸.管闭钳油缸及加压钢绳的使用寿命。
研制自动排渣系统。牙轮在工作中排出的岩渣堆积在孔口孔眼越深岩渣越多,一个班如果三四个孔工人的体力还行再多时工人体力受不了,有时十多个孔孔眼只能扒的不好造成岩渣再次流回孔里,造成孔眼不够深。于是他在钻机平台下方增加三个导渣帘,将岩渣自动排到孔口一侧,比外国的排渣系统还先进好用,连澳大利亚专家都自叹不如。
一天夜里,闫晓坤接到车间电话,钻机压力低,不能生产了。闫晓坤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快速赶到山上,经过检查,他判断是油泵损坏了。可换上新油泵之后问题仍然没有解决。闫晓坤回到工作站,手拿着旧泵一点点分解,每一个步骤都拍下了照片,以便对照查找问题。新件换上仍然无用,可他确认一定是油泵的问题。于是他又把新件拿到操作台上,开始了研究。只见他又把新油泵进行了拆卸,并把叶片系统全部拆开,每一步同样都拍下了照片,这时,他发现新件的转子居然装反了,闫晓坤觉得既可笑又可恨。“我就说嘛,凡事不是绝对的,这新件不一定就是好的,终于弄明白你了”。他把旧泵的转子倒入新泵里,安装后重新回到山上机台,拿到设备上使用后,牙轮恢复了正常运行。闫晓坤抬头看看钟点,已经凌晨三点了。由于每步操作都有照片,矿向厂家进行索赔,最终厂家给予了赔付,为矿挽回了经济损失。2018年闫晓坤荣获本溪市工匠,这是百年矿山的第一位工匠。
闫晓坤出名了,他的成果不仅得到了工友和领导的认可,就连周边单位的牙轮司机都有他的电话号码。谁家的设备出现问题,找他咨询,一定解决。而他自然也是不分白天,昼夜,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无论分内分外,积极帮助解决。
作为牙轮15号液压机台司机长,加班在闫晓坤的观念中已经没有概念,脏累已经成为了习惯,每当设备有故障时,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他都第一时间赶赴现场。2020年的大年初一,天下着鹅毛大雪,上午10:30分钟左右,车间主任打来电话,位于主采场的牙15出现故障,电脑屏幕无法显示,如果不能及时组织生产,将影响矿石发出,这时高速公路全段封闭,接到指令后,他只能打车从老道到达工作现场,当时已是下午2:30分,通过查资料、查故障点,最终判断是传感器进水,经过半小时的修复,终于排除了故障,使钻机尽快投产,于是,他匆忙给家里回了电话报个平安。
在工作中,有哪个机台维修中出现问题解决不了,只要用到他,他二话不说热心的帮忙。在从事液压维修工作中,经过长时间的摸索、总结了一个液压故障判断方法、简单、快捷、实用。并将方法教给别的司机长,提高了生产维修的效率,受到了大家好评和肯定。2009年至2015年多次给穿凿青年讲课。2010至2015年矿团委举办青工技术比武给穿凿青工出题并担任考官。他在2011年开始当师傅带徒弟的,将自己的工作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徒弟,在他们遇到困难时给予真诚的关心与帮助。徒弟谢辉当年被评为岗位能手第二名,2012年徒弟谢辉被评为岗位能手第一名,2013年徒弟李杨被评为岗位能手第一名,在众多徒弟中有两人获团委青年标兵,多人获矿先进生产者。
露天野外作业的牙轮和铲装司机,时常因为设备行走,需要来回拖动电缆线设备,费力,费时,不安全。拽电缆线这是采场作业司机很头疼的事情。闫晓坤想,要是有个专业拖拽设备就好了。于是他每天开始上网查资料,一边自制工具,备料,一边寻求工友的帮助,最终一台电缆线拖拽工具车自制成功了。
这些年来,大年三十晚上基本上都是在机台上度过,修的旧件不计其数,加班连点是常态,无论在牙12钻机的7年,还是在牙15钻机的7年,只要设备不大修,他所在的机组产量年年是第一。2017年矿里以闫晓坤的名字命名,成立了闫晓坤大师工作站。这为爱钻研的闫晓坤提供了更专业更便捷的舞台,在他的努力下,各个全国专利不断诞生,各项技术改造也在逐步实现。这个小工匠,成为了大山的骄傲,本钢的工人专家,全国职工学习的榜样。
工匠结语:
他是一名土生土长的矿工后代,也是众多从事矿山钻探工作的一员。他坚守初心,探索实践,用多个专利,无数的技改创新项目,为矿山生产顺利做出了突出贡献,打破了默默无闻的穿区,成为矿山钻探行业的骄傲。(文/朱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