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工匠 行业先锋┃首钢矿业协力公司 王涛
矿山工匠 行业先锋
他们惟精惟一,他们勤思善悟,他们志趣非凡,他们倾情致志,
他们“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在一职,其职必举”,将个人梦想与企业命运紧紧相连,在蔚为壮观的中国当代冶金发展史上写下了自我实现的人生华章,成为企业价值创造的标杆,成为行业创新突破的先锋!
青春如焊花般绚烂
王涛,2012年6月毕业于河北科技大学,现为首钢集团有限公司矿业公司(以下简称首矿)协力公司焊工。参加工作8年来,他坚守匠心,扎根一线,从一名走出象牙塔的大学生逐步蜕变为在国际大赛中夺冠的“焊工状元”,弹奏出一曲激昂奋进、砥砺前行的青春之歌。2016年以来,先后夺得首钢职业技能竞赛焊工组冠军、第九届全国钢铁行业焊接技术比赛冠军、中德“北京·南图林根”职工焊接对抗赛“GTAW”组别冠军。先后被授予“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钢铁行业技术能手”“全国钢铁行业优秀共青团员”“北京市劳动模范”“首钢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学无止境,把青春“焊”到大洋彼岸
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曾说:“人一生的时间是有限的,而智慧、知识却是无穷尽的。要趁着你拥有的短短的这些时间,好好学习努力学更多的知识,才不会浪费青春。”王涛就是这样一个人,8年来,在他的青春法则里,就认准了一件事:练最强的本领,做最好的焊工。
2012年9月,王涛参加工作。到班组的第一天,他就暗暗告诉自己:“大学生”已经是过去,“焊工”才是现在的自己。师傅跟他开玩笑说:“小伙子,大学毕业就干焊工,是不是觉得有点屈才?”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既然选择了,就要做到最好。”王涛倔强的回答。
岗位是最好的课堂,工作是最好的培训,实践是最好的学习。心态的归零让他迅速适应,班组的脏活累活,他都抢着干。遇到不明白的,就虚心向老师傅请教。一次,班组参加烧结除尘管道安装,当时正值寒冬时节,气温在零下17℃左右,天寒地冻,寒风刺骨,虽然戴着手套,但一会儿手就冻得没了知觉。面对艰苦的环境,他没有退缩,学习热情依然很高,施工中详细询问焊接管道时电流调节大小、各种姿势下的焊接技巧等,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王涛和班组的刘凤龙师傅配合,连续在现场坚持一周。提起王涛,刘师傅说:“王涛这小伙儿,行!好学!能吃苦!”一次次的实战演练,让他的技能水平有了很大提升,逐渐成为了班组的焊接技术骨干。
想做一名好焊工,不但要有高超精湛的焊技,还要有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一次钢结构制作过程中,一位老师傅看到他的焊缝,笑着说:“小王,现在又不是比赛,你这像大姑娘绣花似的,有必要焊这么精致吗?”
王涛停下手中的活儿,笑着说:“用心焊接已经成为了我的一种习惯,每一个焊件都代表我的脸面,也代表着公司的品牌,大家都该这样做。”那位师傅听完后,竖起了大拇指。正因为这样严谨认真、精雕细琢的态度,王涛的焊接技能水平也越来越高,焊接质量未出现过失误。
2017年4月,首矿承接了首钢秘鲁铁矿1.9万吨钢结构件制作任务。结构件制作执行“美标”,标准精细到每个螺母用多大扭力紧固都有严格要求。第一次承揽海外项目,第一次面对“美标”的考验,很多人打起了退堂鼓。这时候,王涛主动请缨,利用网络自学和向专家请教等方式,考取了美标焊接操作资格证,满足了结构件焊接资质需求。为进一步提高焊接质量,他利用业余时间查阅了大量资料,与技术人员交流研讨,反复试验尝试,自学摸索出“小蜜蜂”自动切割机切割各种厚度钢板所需的割把距离和火苗温度,熟练掌握了秘铁钢结构图形制作与排版,研究总结出“136”最佳焊接操作法,并将工作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焊接团队每名成员,实现了数千件焊件零瑕疵、一次验收合格,使大洋彼岸竖起首钢人的“铮铮铁骨”。
“学无止境,术业有攻。”王涛不断学习,相继取得高强焊操作证、焊接职业技师等级证书、机械助理工程师职称等证书。2019年11月,他又取得德国焊接协会颁发的国际认可的DVS焊接证书。
追求卓越,将梦想“圆”在中德对抗赛
一块生铁,千锤百炼,方可成钢;一块毛石,精雕细琢,才成璞玉。2013年6月,刚入厂不到一年的王涛参加了协力公司第八届职工技能运动会,看到一个个项目冠军走上领奖台,他心潮澎湃、激动无比,梦想的火焰一下子被点燃:要做焊接行业最牛的“焊”匠!
2014年,王涛第一次参加首钢级焊接比赛,取得第五名;2015年,王涛取得第四名。虽然进步,他却并不满意,觉得自己辛辛苦苦练了一年,却只提高了一个名次,心里很失望。从北京比赛回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他感到迷茫,当初的自信心消失的无影无踪,他甚至感觉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就在他茫然无措时,无意间看到一段话:想成为专家,需要花费10000小时。10000小时?如果一天学习5小时,一年学习200天,大概需要10年。通过内视自我,反省己身,他找到了不足和短板,加快了拼搏努力的步伐。2016年,王涛第三次参赛,终于夺得首钢级冠军。这个冠军不是终点,而是他走向更大舞台的起点。
2017年10月,王涛接到备战“首钢杯”第九届全国钢铁行业技能大赛的通知,开始到北京集训。他深知学习机会来之不易,一刻也不敢放松。集训期间,他每天早上五点起床学习理论知识,进行高强度训练,晚上在图书馆学到10点,直至楼管多次催促才离开。周五放假从北京到河北迁安往返一趟得用近6小时,为挤出更多学习时间,他狠了狠心,将每周回家一次调整为两周回家一次,后来干脆一个月回家一次,充分利用周末时间专心训练学习。
有一次训练,当焊最后一道焊缝时,他感觉左臂有些热,但为保证整道焊缝的完整性,并没有停下来,而是坚持把整道焊缝焊完。当他完成后,撸起袖子一看,自己都惊呆了,胳膊上的水泡已经像乒乓球那么大,一晃动胳膊,水泡也随着晃动。底部焊接是他的弱项,面对短板,他反复练习上千次,而后渐渐适应了焊接姿势、把持焊把方向和运条速度,形成肌肉记忆,将弱项变成强项。“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正是这种一路高要求的态度让王涛一路精进,他在大赛中一举夺冠,获得“全国钢铁行业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2019年10月底,王涛被选派参加中德“北京·南图林根”职工焊接对抗赛,集训时间只有15天,挑战可想而知。第一次参加国际赛事,第一次与素有以精益求精、止于至善的工匠精神著称的德国工匠比赛,王涛心里既兴奋又紧张。拿到冠军,为国争光,他暗下决心,必须比德国选手更不怕苦、更认真、更精细。每天集训实操练习,他从早八点练习到晚八点,吃完晚饭后继续回宿舍自学理论。王涛所在的是氩弧焊组,有一个斜45度的管管对接,必须左右手都会灵活焊接。王涛擅长右手,需要训练左手。晚上八点训练场地就关门,他就在网上买了一个氩弧焊焊把,用左手拿着焊把练习动作,甚至有时候连睡觉都拿着焊把,连做梦都在焊接。
最终,他在比赛中沉着应战,稳扎稳打,脱颖而出,获得了“GTAW”组的冠军,取得了德国焊接协会颁发的国际认可的DVS焊接证书,展示了首钢雄厚的人才技术力量和一线职工扎实的焊接技艺,为首钢赢得了荣誉,为祖国争了光。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8年来,王涛胜不骄、败不馁,挥洒汗水,追求卓越,在各大赛事中相继获得冠军,实现了“焊”匠梦。
回报企业,让焊花照亮“新”战场
“企业在我身上用了这么多时间和精力,我总想着为企业做点啥。”在青工座谈会上,王涛满怀感激地说。
赛场之上,王涛专心致志,勤学苦练,精益求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赛场之外,王涛攻坚克难,任劳任怨,奉献自我,回报企业,将焊花照亮“新”战场。
2019年大年初三中午,正在走亲戚的王涛接到业主点检的电话:“球磨机端盖出现了裂纹,需要焊接”。他骑着自行车直接从亲戚家赶到现场。当时球磨机到了更换期限,但由于春节,新球磨机不能及时送货,而生产任务紧急,不能长时间停机。
“第一,我们只有5小时;第二,焊接后必须确保运转到20天后新球磨机到货。”业主着急地说。
“5小时?开什么玩笑?用碱性焊条或用二氧化碳保护焊焊接都需要预热和缓冷,这点时间怎么够?”大家议论着。面对困难,他赶紧想办法,琢磨如何按业主要求完成任务。他查阅资料,球磨机端盖材质属于45号铸钢件,若像以往那样采用碱性焊条,就要采取焊前预热和焊后保温的热处理工艺措施,而现场条件根本不能满足。王涛决定使用铬镍302不锈钢焊条进行补焊,经过现场尝试,高质量完成了任务。
“原来知道王涛厉害,这次真的见识了!”参加焊接任务的贺朝辉说。
2019年3月,首钢国家级技能大师及专家团队助力冬奥滑雪大跳台建设启动仪式举行,王涛加入了首钢滑雪大跳台技术质量服务组,助力冬奥滑雪大跳台项目建设,从钢结构焊接环节为大跳台项目建设把好质量关。期间,王涛主动献言献策,为施工顺利进行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能够参与冬奥建设项目,这是我从未想到过的惊喜,不仅为企业和自己增光,更是向全世界证明我们中国工人的技能水平。”现在回忆起来,王涛还是很激动。
近年来,王涛先后参与了四千多吨结构件焊接制作任务,并参与了公司球团回转窑直线段更换、二马生态项目建设以及裴庄生态项目建设等公司重点工程项目,作为主力干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新战场,不仅仅在火热的检修施工现场,更在传道授业的培训课堂上。
2019年,王涛所在的协力公司制定了“提素质强本领争工匠”人才建设培养方案,组织各单位青工在焊接实训基地开展技能培训,由王涛担任培训导师。在培训学员的新战场,王涛意识到每个学员焊接基础不同,为达到学习培训效果,他因材施教,进行针对性指导。特别是对基础较差的学员,他还要“开小灶”,和学员待在工位上为一个动作,一练就是半天,直到掌握为止。
“每天的学习培训课程都比较紧张,尤其首次接触二保焊,对工作原理一无所知,实践操作时,沙眼,咬边,断弧等问题不时出现,我内心比较急躁,王涛看到后,耐心站在我身旁,一边看我焊,一边告诉我‘速度慢点’‘焊条角度压低’‘铁水下坠你可以试试反月牙’……关心的话语,耐心的指导,让我心绪逐渐平静下来。现在回忆起来,仍旧非常感激他!”参加培训的青工聂士琦说。
在王涛的指导下,此次参加培训的30多名职工技术快速成长,董海鹏、潘鹏亮等一批青工已经成为技术骨干,在焊工比赛中多次获得佳绩。
面对公司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2020年,协力公司成立了焊接技术创新工作室,王涛担任带头人,开展焊接技术研究,破解施工现场生产难题。2020年3月,首钢迁钢能源部锅炉压力管道高压管道出现了腐蚀渗漏现象。以往都是江苏一家公司进行维护,由于疫情期间该单位职工不能返岗,以致腐蚀的三根高压管道无法及时更换。生产刻不容缓,由于检修难度大,焊接难度高,能源部经过认真分析决定将这项任务交给由王涛负责的焊接技术创新工作室。当时王涛身患痛风,身体不适,在家休假,接到通知后,他依然毫不犹豫冲上一线,带领高英根等技术骨干赶到现场。在焊接外部管道时,现场空间窄,管道间距小,人无法移动,部分焊缝由于视线遮挡无法看到,团队成员积极研讨,集思广益,利用镜面焊接技术解决了焊接难题。在内部管道焊接中,焊点距离炉底30cm,距离炉壁约20cm,管道间距约15cm,为快速完成焊接任务,团队成员轮流钻入管道下,趴在炉底,奋战3个小时完成了焊接任务。今年以来,王涛带领工作室成员先后攻克了公司运输部机车底部箱型梁裂纹等诸多技术难题,保证了正常生产,得到了业主单位表扬。
工匠结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8年,王涛一直专注于一件“焊”事,攻克了很多技术难题,收获了国内外赛事众多荣誉。虽然战绩一次比一次耀眼,但他始终坚守匠心,以从零开始的心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以自己的逐梦历程诠释了“工匠精神”。相信,王涛在焊花照亮的青春路上,将一如既往的弘扬工匠精神,熔炼出最精彩的青春,绽放出最耀眼的光彩。(文/李首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