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专家工作委员会

吴顺川

一、基本信息
吴顺川,男,研究员,北京科技大学土环学院土木系
擅长领域
岩土工程、采矿工程、工程力学
二、社会职务(社会任职、学术团体任职)信息
任职机构
职务名称
中国金属学会地下采矿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软岩工程与深部灾害控制分会
理事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国际会员
三、主要研究成果
    负责完成的科研项目主要领域为矿业工程及岩土工程,包括矿山地质灾害评价与治理、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滑坡治理、地基加固、软基处理、堵水防水等方向,完成的项目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作为副主编,完成“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北京市精品教材),参编专著2部。2006年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2009年作为副组长承担863重点项目一项。
    科研成果涉及行业主要包括矿业工程和土木工程,科技成果体现在二个方面:
    1.理论研究:①针对膨胀性岩土边坡问题,结合粘结性锚杆和预应力锚杆的特点,提出“自平衡预应力锚固技术”;②根据实测结果和理论计算,分别推定出边坡、挡土墙、高填路基失稳等不同工程灾害的应力--时间、位移--时间效应曲线,从而使工程灾害的预测成为可能;③结合大量工程实践,基于理论分析,完成地下巷道及硐室岩体变形失稳应力状态的解析解,并应用于指导地下工程岩体的稳定性监测量控。
    2.工程实践:①创造性地提出并成功运用了预防与治理不同类型工程灾害的新方法,包括:井巷工程特大塌方加固方法、露天矿山富水砂砾边坡止水固坡技术、膨胀岩土路堑边坡稳定性及处治对策研究、江河大堤防沉防渗加固处治方法、失稳加筋土挡土墙加固方法、单纯性失稳高填路基加固方法、坡间挡土墙建设和加固方法、古滑体路基建设和加固方法等。②提出了11项具有创新意义的通用技术成果并成功应用于矿山井巷工程灾害预防与治理、道路路基工程,主要包括:托斗法井巷加固技术、井巷灾害箱式承载梁加固技术、井巷工程反向截堵水技术、自平衡预应力锚固技术、回填式路堑边坡复合挡土墙技术、分层多次高压注浆预应力锚固技术、复合式锚固桩技术、桥基加固应力隔离桩技术、软弱土体袖阀管压力注浆碎石桩技术、钻孔桩挡土止水连续墙技术等。
    通过将采矿、岩土工程学科的技术成果创造性地进行有机组合和优化,并依据工程实践提出针对性的应用方案,获得直接经济效益超过18亿元。
四、论著信息
论著名称
出版(发表)机构
膨胀土边坡自平衡预应力锚固方法研究
岩土工程学报
基于颗粒元模拟的含软弱夹层类土质边坡变形破坏过程分析
岩土力学
等效岩体技术在岩体工程中的应用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深埋圆形巷道围岩和衬砌相互作用解析解
工程力学
等效岩体随机节理三维网络模型构建方法研究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五、获取专利信息
一种用于大变形量测的分布式光纤传感器
一种隧道旋喷管棚预支护方法及纵向开口花管
一种采用微型应力隔离桩加固既有桩基的方法
一种具有三层保护双锚固段预应力锚固体系及锚固方法
一种表面粘贴型振弦式钢筋应变计
一种基于岩土体应变状态突变的边坡稳定性监测及失稳预测方法
三向振弦式压力传感器
一种测量三向压力的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器
一种同步测量水压力和土压力的三向振弦式传感器
一种露天矿山边坡堵水及预加固装置
一种摩擦套筒式大变形锚杆
一种带尖齿的新型灌注桩扩底装置
六、专业获奖信息
获奖年月
获奖项目名称
获奖名称
授奖单位
2004.01
公路工程灾害预防与治理综合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02.09
失稳加筋土挡土墙加固综合技术研究
山东省科学技术奖
山东省人民政府
2011.02
隧道开挖诱发工程灾害预防与治理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北京市人民政府
2001.11
京沪高速公路高陡路堑边坡加固综合技术研究
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天津市人民政府
1999.12
程潮铁矿溜破系统稳定性及主溜井特大塌方治理综合技术研究
科学技术进步奖
国家冶金工业局
2009
地下金属矿山灾害预防治理与安全开采技术
国家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2003.02
岩土工程特大塌方预防与治理综合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
安全生产科学技术进步奖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2006.10
孔间毫秒延时台阶炮孔爆破
计算机设计与模拟方法及应用技术研究
中国工程爆破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中国工程爆破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