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83-1984年,在自行设计与施工大庙铁矿盲竖井757-700m延伸工程项目中,本人独立承担并圆满完成了罐笼井掘砌与井筒安装全部图纸设计与施工技术管理工作;
2、1985年独立完成大庙铁矿北部38-41号矿体地下开采设计,15万t/年;
3、独立完成大庙铁矿南部10号矿体地下开采设计,产能20万t/年;
4、Ⅱ号采场建设:1993年组织矿内技术人员完成了黑山铁矿3 #、6 #、8 #号矿体露天(Ⅱ号采场)开采设计,并组织建设,设计规模30万吨/年,现年产量已突破50万吨/年。
5、Ⅰ号采场生产扩能工程:1993年-1996年,组织矿内技术人员完成了Ⅰ号露天采场深部开采扩能设计、580平洞延伸设计和580窄轨运输线路单轨改双轨设计,并组织实施。Ⅰ号露天采场最高台阶水平920m,本人主持从770水平开始将台阶高度由原设计10m改为12米,靠帮时三台阶一并段改为两台阶一并段,使Ⅰ号露天采场产能由原设计120万吨/年提高到200万吨/年以上;将580运输平硐延伸1700米到采场底部,减少了750水平二次倒运环节,将原580单轨运输线路改为双轨,使运输能力由原设计90万吨提高到250万吨;
6、Ⅰ号采场西边坡加固治理工程:黑山铁矿1号露天采场西边坡由于节理、断层发育,近150米高边坡,一坡到底,留不住台阶,对安全生产构成极大的威胁,2004年—2007年,组织与“冶金部勘察研究总院”合作,对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研究后,提出采用地表截洪沟阻水,在770m水平留一40m宽台阶,并对宽台阶实行喷锚(最深锚索达65米长)支护,保留住宽台阶,在宽台阶靠近外缘处制作一石笼,截住上部滚石,解决了边坡难题,保证了生产安全稳定运行。
7、选厂扩能工程:1993年组织技术人员自行设计施工了一选厂增建4号球磨机系列。2003年以后又组织矿技术人员自行设计施工了一选厂增建5号球磨机系列和二选厂增建4号球磨机系列。使一选厂处理能力由120万吨/年达到200万吨/年以上,二选厂处理能力由35万吨/年提高到50万吨/年。选钛厂建设:2003年组织技术人员自行设计和施工了黑山选钛厂工程。从选铁尾矿中回收钛资源,可生产高品位(TiO2品位46.5%)钛精粉2.5万吨/年。
8、主抓露天转井下工程:2003年,根据露天矿开采进度及时组织实施了露采底部580m以下资源补充勘探,并根据补勘成果组织转井下项目前期可研、水资源论证、水土保持、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环境评价、安全预评价、安全专篇和项目核准等报告的编制,起草露天转井下设计和各项施工招标文件及合同,组织内、外部专家进行转井下初步设计会审,大力度、科学组织和推进转井下各项工程,制定施工方案、编制施工网络计划、解决和协调施工中出现的技术难题。对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纸不合理地方多次提出修改意见,减少了因设计不合理造成的浪费,而且使工艺更加合理和完善,目前黑山矿露天转井下580以上工程(一期)已建成投产,设计规模100万吨/年,580以下工程(二期)主、副井工程已开工。
9、接替资源勘查:2006-2009年,组织矿技术人员与地质四队人员在580以下补充地质勘探成果的基础上,编制了黑山矿接替资源勘查申请报告,经积极跑办,获国土部批准,分两个年度共投资1855万元,其中国家投资927万元,企业自筹928万元,并亲自组织了项目的实施。两个年度共施工钻孔18个,16128米,新增资源储量5538万吨,在580m以下开拓工程尚未开工之时,及时调整设计,避免了重复建设,扩大井下设计生产规模到120万吨/年,延长矿山寿命40年以上,为打造黑山矿百年矿山奠定了基础。
10、一、二选尾矿库加高扩容:1995年—1996年,当一选厂和二选厂两个尾矿库堆积标高距设计标高不足5年使用期限时,及时组织矿有关技术人员和设计院人员经过论证和验算,分别对两个尾矿库溢流塔和排洪管线进行了加高和延伸,对尾矿堆积坝进行了加固和虹吸排渗工程,完成了增高扩容工程,使两个尾矿库均延长使用年限15年。
2008年,当一、二选尾矿库库容都已不足五年使用期限时,本人再一次组织矿技术人员和设计院人员论证,确定了一选尾矿坝加高扩容、二选尾矿库利用坝外山谷地形建拦砂坝移砂扩容的方案并组织实施,使两个尾矿库均延长使用寿命17年,节约新库建设费和征地费数千万元,为黑山矿稳定生产提供了保证。
11、自行设计和施工Ⅰ号采场和Ⅱ号采场大块矿石干式磁选工程。我矿过去出矿品位都在30%以上,Ⅱ级品矿石(含铁品位20-30%)的一部分和Ⅲ级品矿石(含铁品位10-20%)被当作废石扔掉了,2005年,为了充分合理回收有限的矿石资源,本人提议并组织在Ⅰ号采场边上建成了矿石干选车间,对低品位和贫化矿石经破碎后利用干式磁选机进行抛废,将大量的Ⅱ级品和Ⅲ级品矿石回收回来,年处理品位15%左右的矿石100万吨/年,可获得品位23%左右的矿石30万吨/年,年创效益达5000多万元,大大提高了采矿资源利用率,延缓了露天矿开采下降速度,效益十分显著。
2008年,本人又组织建成了二采场矿石干选工艺,年可处理品位15%左右的原矿30万吨/年,回收23%的矿石10万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