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十佳厂矿

第四届“优秀厂矿”经验介绍--鞍钢集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

推进矿业发展战略  打造全国一流矿山
鞍钢集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
鞍钢集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是国内唯一的集采、选、电为一体大型化、现代化冶金矿山,是鞍钢重要的铁矿原料生产基地。隶属于鞍钢集团矿业公司。主要产品有铁矿石、铁精矿、电、蒸汽四种。年设计生产能力为采剥总量5100万吨,铁矿石1700万吨,铁精矿480万吨,发电量1.8亿千瓦时,蒸汽140万吉焦。固定资产近50亿元。组织机构设置为机关“四室一会”,基层21个作业区。现有职工2200多人。主体设备有电铲16台,生产汽车38台,电机车14台,牙轮钻机16台,推土机18台,破碎机15台,球磨机8台,过滤机15台。
2008年以来,齐大山铁矿坚持以鞍钢集团“四个转变”为指导,以精细严格到位为理念,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矿业发展战略,全力打造全国一流铁矿山,努力实现“生产规模一流、技术装备一流、经济效益一流、企业管理一流、员工素质一流、环境建设一流”,深化精细管理,不断自我超越,创造出新的业绩。2008年至2010年三年间,累计完成采剥总量1.64亿吨,铁矿石4550万吨,铁精矿911万吨,发电量4.57亿千瓦时,上缴利润20.3亿元。有12项技术经济指标在全国同类矿山中名列前茅。2010年度党政工纪团全面跨入矿业公司先进单位行列,并荣获鞍钢集团公司先进单位、先进党委称号。
一、生产组织准时化,提升生产能力,实现生产规模一流
三年来,齐大山铁矿通过实施准时化生产,不断改进和优化生产运行方式,持续改善技经指标,为满足鞍钢产能提升和矿山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充足优质的铁料资源。
1、严格生产组织管理,推动了生产能力提升。坚持 “高效率、低成本”的生产思路,全面推行了准时化生产管理模式。通过优化生产组织,实现了躲峰填谷。通过运行GPS调度控制系统,实现了精准采矿、智能配车,提高了设备在生产作业时间的工作效率。坚持采矿以爆代破,选矿以破带磨的生产组织原则,以提高爆破质量为切入点,强化“三破”经济运行方案,抓好破碎排矿口管理,加强供破矿组织。坚持选矿磨机4对2经济运行模式,使磨机台时稳定在310吨以上,保证破矿、磨矿、选别、输出环节的顺畅,使产品合格率达到90%以上。2008年—2010年连续三年超计划完成矿业公司下达的生产经营任务,为打造精品原料基地做出了突出贡献。
2、严格工艺技术标准,促进了生产良性循环。坚持正规采掘,严格执行采掘进度计划,为采场的良性循环和后续生产能力的稳定创造了良好条件。在矿业公司历次工艺纪律检查中取得好成绩。合理调整公路系统和配置铲车比,加强原矿质量管理制度的落实,使输出矿石合格率100%。深入研究和实施技术攻关项目,三年来,共获得授权专利59项,认定专有技术46项,创效9000多万元。其中刘桂云同志发明的《铁矿石阴离子反浮选药剂组合使用方法》专利获得2010年纽伦堡国际发明展金奖、《齐大山红矿强磁预选关键技术研究》获得冶金矿山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尾矿高浓度输送节能减排技术研究》获得冶金矿山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现场混装乳化炸药新配方研究与应用》获得鞍钢集团公司重大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同时有24项重大合理化建议受到鞍钢集团公司奖励,创效5000多万元。
3、严格安全生产制度,实现了生产稳定顺行。根据矿业公司总体安排和部署,制定并下发安全标准化车间推进计划,目前已有6个作业区进入到安全标准化车间的行列。深入开展危险辨识和安全评价活动,仅2010年就辩识出采场空区、边坡滑体、皮带伤害等危险因素115项,制定防范措施300余项。完善安全管理制度142项,作业指导书316项。三年来,共组织开展各类安全检查和专项整治200余次,检查整改安全隐患和问题300多项,开展各种安全教育培训80余次,培训人数达2.3万人,实现了轻伤以上事故、重大设备事故、火灾事故及重大环境污染事故为零。被辽宁省安监局评为2010年度安全标准化企业;鞍山市2010年度平安企业;鞍钢集团公司2010年度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4、严格工序质量控制,保证了生产环节顺畅。全矿牢固树立了“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提供优质服务,下道工序对上道工序进行检查监督”的工作理念,在坚持采矿生产为选矿生产提供优质货源的前提下,加强采选工序环节的协调与协作。穿爆为采矿提供无岩墙、无根底和无大块的优质货源;采矿按标准装车;修路提高公路的质量,为汽运创造安全舒适的行车条件;破碎系统调整好破碎机、皮带机运行参数,控制好排矿口尺寸,减少大块的入选;磨磁对入磨粒度进行监督,浮选对磨磁的选矿量进行监督;从而不断提高了上道工序服务质量,保证下道工序生产顺行,使生产步入良性循环。三年来,共有6项质量管理成果获得辽宁省优秀成果奖,3项质量管理成果获得冶金行业优秀成果奖,其中《提高铁精矿生产一级品率》质量管理成果获得全国质量管理优秀成果奖。
二、设备管理专业化,稳定设备效率,实现技术装备一流
三年来,齐大山铁矿注重把改善设备技术状况,提升设备使用周期,保证设备稳定运行,作为实现高产高效的关键环节来抓,围绕实现设备运行“零故障”的目标,在全矿推行TnPM管理,全面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1、加强基础管理,提升了信息化水平。完善设备管理制度体系和设备技术标准体系,用四项标准、三大规程指导和推进设备基础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设备管理档案,强化设备运行记录等基础数据的录入、统计、分析,为实现设备零缺陷运行奠定坚实基础;通过运行ERP信息平台,整体推进设备主数据、设备业务流程等工作的梳理和补充,实现设备管理智能化、网络化,进一步提升了自动化、信息化水平。
2、加强点检定修,改善了设备状况。通过加强对岗位点检人员教育培训,充分发挥了三级点检作用。定期进行点检人员理论和实际考试,对排名末位点检人员进行岗位调整,增强了点检人员的危机意识和学习意识;推进主体设备的计划修和强制性定修工作,及时编制设备周期检修计划,把设备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保持设备系统各要素始终处于受控状态。至2010年,实现了采矿主体设备完好率90.6%,选矿主体设备完好率97%的较高水平。
3、加强操作维护,提高了设备效率。坚持“事故是最大的浪费”理念,通过推行设备TnPM管理,积极引导和鼓励岗位职工开展自检自修工作,提高岗位职工爱护设备的责任意识,千方百计缩短检修时间,保证检修质量,提高设备作业率。通过开展设备标准化操作培训活动,抓好岗位职工的标准化操作,理论与实际的考试考核,提高了职工操作技能,避免因岗位操作不当引发的设备事故。三年来,设备可开动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0年实现设备可开动率90.07%。有四个项目获中国设备协会TnPM管理优秀奖项。
4、加强技术创新,保证了稳定运行。先后组织科研攻关人员在不停产、不减产的情况下,通过对排岩系统翻卸平台改造和岩石破碎动定锥衬板的长寿化攻关,解决了制约排岩生产上水平的瓶颈问题,动锥的破岩量由300万吨提高到500万吨,定锥由600万吨提高到1000万吨。通过对9台154电动轮汽车的“气启动”改为“电启动”,有效地防止了冬季气路结冰,故障率高,备件消耗高的现象发生。通过大力推行技术创新,保证了设备的稳定运行,实现了设备的受控管理。
三、成本控制精细化,深入开展对标挖潜,实现经济效益一流
齐大山铁矿积极着眼于集团公司和矿业公司生产大局,持续深入开展对标挖潜、降本增效活动,努力把矿山的资源优势转化为鞍钢的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
1增强全员降本增效意识。通过召开班子会、干部大会、经济活动分析会,利用形势任务教育、班前5分钟等形式,向全矿职工广泛宣传降本增效的必要性,使职工养成从全系统、全局的高度搞好降本增效工作。通过提高爆破质量,减少直排,优化转车模式,减少破碎系统设备故障率,改善中和配矿结构,提高台时效率、矿石入选品位,减少杂石混入,确保精矿高品质输出。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作用,调动职工参与降本增效的积极性,广泛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三年来,共实施合理化建议600余条,创效1000余万元。
2、强化工序成本对标管理。按照“全面领先,分类达标”的要求,先后组织了30多批次,600余人到国内和矿业公司内部兄弟单位,在技经指标、工序成本、设备运行环境整治、现场文明生产、库房标准化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对标学习,根据对标情况制定落实了钻具损耗、衬板消耗、油品消耗等10余项对标攻关措施。通过对破碎胶带系统下矿漏子及衬板改造,由过去用普通铸钢衬板改为自制的耐磨衬板,大大延长了衬板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破碎工序衬板消耗。
3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严格实施全面预算制管理,做到费用项目明细化,费用支出程序化,坚决控制预算外资金的发生。以运行预算管控平台为监控手段,完善成本费用管控机制,盘活存量资产,减少重复计划,压缩资金占用。率先在汽运作业区实施单机台核算制,把与作业直接相关的可控费用分解到机台,使预算责任直接落实到岗位操作人员,机台成本直接纳入个人绩效考核,从而提高操作人员成本控制意识,激发全员降本增效的积极性。2010年汽运作业区仅柴油单耗一项比预算下降3.29%,节约柴油费用216万元。
4、不断提升物资管控水平。通过运行物资管控平台,重点抓好材料、备件质量的控制工作,严格执行四方认证制,建立材料、备件质量反馈考核信息平台,责任追溯制度,杜绝因材料、备件质量问题造成设备事故的发生。重新完善制定了《机旁物资盘点管理办法》,通过每月对库存情况进行账目和数量检查,保证了库存备件帐、物、卡一致,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存积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抓好机旁备件实时录入系统的应用与检查工作,将全矿材料备件集中管理,实行统一配送,备件以旧换新。
四、基础管理科学化,完善管理体系,实现企业管理一流
齐大山铁矿坚持“精细、严格、到位”的理念, 以“目标化、标准化”管理为手段,科学规范管理,深化绩效考核,推动管理创新,形成了全方位贯章贯制的新格局。
1完善管理制度,加强过程管控。从实施目标化、标准化管理入手,将目标化、标准化管理的理念贯穿到整个管理之中,重新修改完善了10个方面专业管理制度和核心管理制度共计154项,并形成了规范的制度汇编。编写了生产操作、设备管理、技术指标和安全管理四个方面493个岗位的《岗位作业规范》,进一步界定和明晰了岗位工作职责和岗位工作标准,优化工作流程,保证每一个岗位目标明确,责任可追溯,增强了执行制度标准的针对性。从采选电三个专业的特点和性质出发,进一步梳理了专业管理流程,把生产技术室、设备室划分为13个专业组,做到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管理工作更加专业化。
2、强化绩效考评,提高执行能力。2010年在矿业公司内部率先实行了美式薪酬改革,通过改革规范了薪酬结构,理顺分配关系,在公司内部发挥了示范效应。进一步深化绩效考核,重新完善《齐大山铁矿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将生产的关键要素、管理的关键环节、岗位的关键指标纳入考核中来,细化了部门和作业区的考核项目和权重,并实行职级浮动管理,对部门和作业区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完成重点工作和生产指标的,给予相关人员职级向下浮动,并实施必要的调整交流,增强了干部的责任心、进取心,真正达到通过绩效考核激发个人工作积极性的目的。
3、创新管理理念,提升管理水平。通过召开管理创新论坛会议,进一步落实“精细、严格、到位”的理念,统一了思想,明确了目标。通过发挥导师带徒、技术骨干、拔尖人才作用,使全体职工都把创新看成是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舞台,为优化生产工艺、破解难题提供技术支撑,推动了创新工作的深入开展。根据矿业公司要求,在皮带运输岗位试运行无固定值守巡检制,推进了岗位进一步优化配置。三年来全矿共完成管理创新项目申报18项,其中《矿用重型汽车设备模块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在鞍钢集团公司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评比获三等奖。
五、队伍建设人文化,强化典型引领,实现员工素质一流
齐大山铁矿始终坚持走“企业发展靠人才”之路,在矿级班子7人中,全部是本科以上学历,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全矿管理技术岗位员工大学本科学历以上的达133人,高级工程师25人,工程师164人。领导班子的高素质和技术人才的优势,增强了各项工作的执行力和创新力,提高了职工综合素质。
1、强化典型选树,增强职工队伍的凝聚力。充分发挥典型人物在队伍建设过程中的引领作用,不断放大典型效应,扩大典型影响力。新时期"雷锋传人"郭明义和世界拔河锦标赛冠军齐矿拔河队,就是在齐矿这块沃土成长起来的众多典型中的突出代表。通过开展“学习郭明义,做高品位矿业人”活动和大力弘扬拔河队“顽强拼搏 永不言败”的拔河队精神,增强了职工队伍的向心力、凝聚力,进一步提高了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塑造了企业良好的整体形象。“明义品格”、“拔河队精神”已成为齐大山铁矿对外展示自身文化建设的亮丽品牌。2010年该矿职工全部自愿加入了郭明义爱心联队,有400多人无偿献血,1100多人志愿成为造血干细胞的捐献者。2010年全矿干部职工献工累计达2.6万多个小时,有力保证了生产经营任务的完成。
2、开展素质培训,提升职工队伍综合素质。通过分类分层次开展集中培训,定向培训、专项培训、现场演练等职工素质教育活动,夯实了职工操作基础,提高了职工实际技能,提升了职工技术业务水平。先后举办岗位规程、点检定修、法制知识等培训班39期,培训人员达6000多人次。通过开展评选高技能人才和技术大练兵等活动,加大争当技术状元的奖励力度,进一步调动职工自主学习、提高技能的积极性。仅2010年就有3人获得鞍钢集团公司技术状元,有7人获鞍钢矿业公司技术状元。李征服的《295B电铲钢绳操作法》在鞍钢先进操作法评比中获得“先进操作法”荣誉称号。2010年度被集团公司、矿业公司评为职工技术大练兵活动先进单位。
3、实施人文关怀,保证职工队伍和谐稳定。进一步规范了厂务公开的内容和领域,保障了职工参与企业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维护了职工合法权益。加强了职工劳动保护用品的配备,改善了现场作业环境和职工生活环境。深入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丰富职工文化生活,营造了和谐稳定的良好氛围。三年来共为生产岗位配备冰柜24台,桌椅3000余套,新修建近1000平的职工浴室,改善了600多人的洗浴条件;积极实施送温暖工程,三年来共救助特困、困难职工1074人次,发放救济金38.56万元。被鞍山市评为2010年度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被鞍钢集团公司评为2010年度先进工会。
六、矿山开发生态化,坚持和谐发展,实现环境建设一流
建设绿色生态型矿山是现代矿山企业发展的目标和需要,齐大山铁矿紧紧围绕打造绿色花园式矿山,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基础环境整治,促进了企业与环境、企业与矿区建设的和谐发展。
1、注重环境治理,打造花园式工厂。全矿把建设绿色花园式工厂作为发展目标,大力实施边采掘、边复垦、边生产、边绿化的生产组织方式,在生产经营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绿化美化工作得到同步发展。到目前为止,总占地面积1100多万平方米、可绿化面积667万平方米的齐大山铁矿,已形成梨园区、桃园区、李子园区、枣园区和排岩复垦区为主体的五大绿化区域,并分别命名为青年园、科技园、民兵园、先锋园。先后投资1200万元,共植树70余万株,果树5.3万株,草坪20万平,复垦绿化125万平,人均实现种植苗木200株,矿区绿化覆盖率达100%,复垦绿化率达39%。
2、承担社会责任,实现污染零排放。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建设方面关注度和投入力度不断加大,齐大山铁矿始终将环保工作放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上来抓。结合环境保护、采选文明生产、工艺纪律等方面制定了《关于环境保护考核标准》,并严肃考核。加快了对选矿外排水回收、热电厂脱硫除尘等环保工程实施,确保实现污染零排放。加大采场低品位矿的回收力度,不断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实现企业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