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十佳厂矿

第四届“十佳厂矿”经验介绍--河北钢铁集团滦县司家营铁矿有限公司

践行科学发展 突出安全高效
倾力打造“六型”旗舰矿山
河北钢铁集团滦县司家营铁矿有限公司
河北钢铁集团滦县司家营铁矿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司家营铁矿)位于有着“览景目难给,千古此滦州”美誉的河北滦县境内。矿区内铁矿体产生于前震旦系变粒岩中,属鞍山式沉积变质铁矿床,是冀东铁矿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总占地面积36平方公里,南北长10公里。矿石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高达26.18亿吨,远景资源量30亿吨以上。早于1914年,就有外国学者进行资源调查;1955年,国家有关部门组织了更为细致的地质调查工作;1958年,唐钢在司家营矿区建立筹备处与试验厂,进行选矿试验研究。表层高泥氧化矿难选,大量排放岩土无法处置,拆迁工作量大,三大难题一直制约着司家营铁矿的规模开采。直到二十世纪末,选矿新设备和新药剂的研发使用,使得氧化矿选矿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为司家营铁矿的开发创造了条件。2004年1月16日司家营铁矿注册成立,拉开了司家营铁矿开发建设的序幕。2007年10月正式投产。2009年5月实现达产,设计规模为年采选铁矿石750万吨,生产铁精矿255万吨。
作为河北钢集团矿业公司在产的最大规模铁矿山,司家营铁矿自建矿以来始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于高起点谋划,高品质打造,高效率推进,倾力打造独具司家营特色的“六型”和谐矿山新格局,即:资源节约型生态矿山、环境友好型优美矿山、质量稳定型高效矿山、管理精细型精锐矿山、本质安全型安全矿山、人文和谐型民主矿山。司家营铁矿以创河北矿业旗舰、塑司家营铁矿形象、展一流大矿风采为总体目标,努力把司家营铁矿打造绿色矿山、精锐矿山、和谐矿山。
近年来,司家营铁矿各项生产经营始终保持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各项考核指标全部达标,且部分指标处于同类矿山领先地位。生产成本大幅降低,2009年铁精粉完全成本比2008年降低33.78%,2010年克服原材料涨价以及剥岩比增大等困难因素,精粉全成本再次实现与2009年同期相比的大幅度下降。科技管理成效显著,组织完成生产循环水净化改造、氧化矿三段球磨“二对一”改造等数十大项、上百小项的技术改造工程,并且有八项成果获得省级荣誉,二十八篇学术论文在省级以上出版物发表,其中《司家营铁矿整体开发方案优化研究》荣获了2010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学技术二等奖,《司家营铁矿氧化矿选矿技术研究与流程优化》荣获河北冶金科学技术二等奖。矿区环境焕然一新,矿区绿化面积达到38%以上,实现了厂区四季有绿,三季有花。2009年获河北省“园林式单位”荣誉称号,2010年获省“十佳绿色矿山”之首,并在首届全国绿色矿山评选会上签订《绿色矿山公约》,积极推进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2011年成功创建三级安全标准化示范矿山。同时,被河北省国资委和省旅游局联合命名为“省工业旅游示范点”。
一、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打造资源节约型生态司家营
在矿山开发建设进程中,始终坚持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采矿与造地并举,减排与环保并行,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土地和矿产资源的科学循环利用,以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创造了循环效益。此发展模式获得了国家有关部委肯定,司家营铁矿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项目荣获国土资源部2011年度特等奖,并获得2000万元奖励资金。
一是剥离岩土填海造地。为了适应国家宏观调控加强土地管理和司家营自身发展的需要,我们认真研究项目所面临的客观形势,把尽可能减少土地占用作为调整建矿思路的出发点,充分利用曹妃甸大港建设的有利条件,打破传统傍矿建设排地场模式,制定了剥离岩土填海造地的方案。投资建设岩土运输专用铁路线,将矿区转载场与迁曹铁路相连,确保采矿剥离岩土及时运出。目前,该线路已向曹妃甸运输岩土7490万吨,解决矿山生产岩土排放问题的同时,还填海造地2.49万亩。未来15年,司家营铁矿17亿吨采矿剥离岩土将全部用于曹妃甸310平方公里填海造地计划。
二是尾矿库易址采煤塌陷坑,实现废地造良田。坚持减少土地占用,保护周边环境的原则,充分利用距矿山28公里处的古冶煤矿塌陷坑作为尾矿库址,有效解决尾矿库占用耕地的难题。1.76平方公里尾矿库的围坝是用200万吨废弃的煤矸石筑成的,仅此就腾出耕地200余亩。如今的尾矿库每年有数千只野鸭和灰鹤来这里栖息,还有近百只白天鹅光顾此地。经库内沉淀后澄清水又被回抽用于选矿生产,真正实现了工业废水的零排放。待8年后尾矿库被尾矿砂填满,1.76平方公里的尾矿库将会变成2640亩良田。选用煤矿塌陷坑作为尾矿库在国内尚属首例,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
三是对采场排水及尾矿回水综合利用,减少新水用量。为了最大限度节省用水,我们依托科技革新,先后进行了新水分离改造、采场坑内水入高位水池改造、尾矿库回水管路改造、冷却水回收利用改造、Ø30m水处理大井改造等数十项水流程改造,充分使用尾矿回水和采坑涌水,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循环利用率高达95%,其中新水用量只有160m /h,使用新水占比重只有1.96%,较设计每年可节省新水800万m 以上,经济效益显著。同时,进行技术革新,实施水净化,实现零污染。昔日始终浑浊难驯的生产循环水终于澄清而出,标志着司家营铁矿生产循环水净化工程获得突破。
二、实施绿色矿山品牌工程,打造环境友好型优美司家营
针对矿山生产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采取不同的治理方式,进行水土保持、节约用地、复垦绿化等综合治理,改善环境,还绿于山,造福于民。
一是以“绿色矿山”为依托,发展工业旅游产业。着力突出矿山设备大型化、管控体系精细化、工艺流程现代化,努力打造七大主题游览区,即:矿区总体规划砂盘展室、地下矿井下采掘区、露天采矿观光区、汽车运输精细化管理区、选矿工艺流程区、尾矿库生态区以及多功能服务长廊。各大区域配套设施齐全,服务功能完善,形成集旅游观光、矿山知识普及,住宿、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服务体系。而今,置身于司家营十里矿区,花园式环境令人耳目一新,颠覆了人们对矿山的传统认识;漫步于宽敞整洁的厂房间,先进的大型矿山设备给人带来震撼,在体会到现代矿工愉悦工作的同时还会了解到“乌砂变金”的过程;徜徉于井然有序工作平台间,会体会到科学管理的魅力。
二是以农村集约用地新农村建设为基本思路,妥善解决拆迁安置问题,构建和谐企地关系。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搬迁了8个自然村,2200户人家。投入1.8 亿元集约建设新村址,且相应辅助设施医院、学校、公园、娱乐活动场所应有尽有。按照相关拆迁补偿规定,还给予了一次性经济补偿,并安排工作。7000人安居乐业,新村址其乐融融,到处洋溢着和谐美满。
三是实施符合矿山特点的水土保持、复垦绿化。截止目前,司家营铁矿共计投资6553.46万元对矿区进行绿化、硬化和复垦,基本消除了裸地,复垦绿化面积共计640.49万平方米,种植各种乔木、灌木98000余株,采场边坡也在进一步绿化,矿区绿化面积达到厂区总面积的38%以上,占可绿化面积95%以上,恢复了生态环境,抑制了二次扬尘,防止了水土流失。实施生活区绿化美化工程,建设了多功能娱乐室、文化活动中心,塑胶篮球场等;厂区建成了绿地花园200多万m2,成为了矿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三、科学管理、技术创新、降本增效有机结合,打造质量稳定型高效司家营
坚持大矿大开和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思路,发挥科技引领作用,采用现代化生产工艺与成本考核体系,实现矿山高效率、低成本运转。
一是强化生产组织管理。加速露天采场布局调整,全力缓解采剥失衡状况。经过艰苦努力,于2009年7月底完成一期578处拆迁工作任务,为一期采场打开作业面和提高采剥量奠定基础。胶带排岩系统按期建成,并于2009年8月全面具备胶带转载系统火车装运条件。根据生产剥岩需要,适时引进国内冶金矿山第一台20立方米液压铲,确保采场设备的灵活性和铲装效率的大幅提升。截止目前,累计完成采剥总量1.27亿吨,其中采出矿石量为2802万吨,实现外运岩土7493万吨。加快地下采场开拓进度,开展地下矿生产品位技术攻关。持续推进地下采场采掘面开拓工程,并严格按照技术要求及施工规范严把质量关。同时,进一步加强地下矿采矿技术管理与研究工作,强化采场配矿管理,实施“采场进路配矿、分区溜井配矿、两矿体矿堆整体配矿”的三级科学配矿管理,全程控制配矿规范地下矿整体生产技术管理。
二是坚持选矿工艺改造与技术攻关,促进技术经济指标不断进步。先后组织实施Φ30米澄清池改造、氧化矿系列三段球磨“二对一”改造、尾矿输送系统改造等十几项重大技术改造工程。同时,新增一套浮选系统,浮选机容积由原设计的560m3增至1280m3 ,使浮选能力达到工艺要求;购置96m2盘式过滤机,使过滤机总面积由360m2增加至576m2,保证了过滤环节的生产能力;组织更换易爆的2.8Km尾矿输送管线,并正在组织铺设第二条尾矿输送管线,确保尾矿输送系统稳定顺行。截止2011年上半年,累计生产铁精粉751万吨,实现利润22.45亿元,且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均达到或超过设计水平。
三是深化指标分解体系和对标挖潜工作。针对生产经营指标,进行详细分解,并组织专业会研究制定措施。最终形成“下层保上层、一层保一层、层层包保完成”的成本指标分解体系,进一步完善成本指标考核体系,狠抓成本指标分解的落实工作。建立“长效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指标体系,使指标分解体系更加优化,更加贴近实际,对生产起到真正的指导作用。同时,坚持对标中找差距、挖潜中见效益。实施纵向与自己对标、横向与先进单位对标。深入车间实地跟踪了解设备运转、材料库存、大宗材料单耗及各成本项目异动等情况,并对各因素逐项进行分析,并严格考核、加强管控,要求各车间针对各项单耗、单本等指标认真进行总结分析,找出异动成本原因,并研究制定出相应对策。
四、实现全员、全方位精细化管理,打造管理精细型精锐司家营
形成了以安全管理模块、现场管理模块、设备管理模块、职工管理模块、生产管理模块、成本管理模块为内容的“六大模块”精细化管理体系,切实促进了矿山管理水平的提升,成就矿山沧桑巨变。
一是在生产稳定顺行后,制定了创建科学发展示范矿山的实施方案。以“管理精细、质量稳定、队伍一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标准,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经过半年时间,从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入手,科学发展示范矿山建设扎实有序推进,并取得初步成果。在科学发展示范矿山创建活动取得初步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新工艺技术指标不断改善、新装备基础条件较好、新人员可塑性强的比较优势,并借鉴先进单位“5S”管理先进经验,融入符合矿山特点的安全因素,在矿业公司率先启动实施了“6S”精益现场管理工程。
二是围绕矿业公司“精细管理上水平”,开展 “五型”精品班组建设。在全矿范围内推行“五型”精品班组建设,以提高班组建设和班组管理水平,培育高素质、高技能职工队伍。目前,“五型”精品班组建设正蓬勃发展,各车间已经初步建成一个“五型”班组样板。全面推行“岗位描述、危险源辨识和手指口述安全确认”活动。使每位职工都能明确表达本人的工作职责,准确表述设备型号、功率、性能等参数,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同时,职工责任意识也显著增强。
三是实施准军事化管理。按照准军事化标准要求,制定并下发《厂规厂纪行为规范》,努力实现安全管理规范化,队伍行动军事化,实行职工挂牌上岗、规范职工着装及规定厂区内行走路线。准军事化管理的实施使广大职的纪律意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五、实施安全标准化创建工程,打造本质安全型安全司家营
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推进安全标准化矿山建设,以安全“零”理念、事故“可防可控”观念为引领,制订安全生产事故防范预案和应急救援措施,确保实现安全生产无事故。
一是强化安全理念,根植事故“可防可控”和安全“零”理念。严格实行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并以铁的纪律保证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措施的落实。将每一项制度措施量化到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每一个职工,并根据规章制度执行情况进行重奖重罚。安全“零”理念已植根于干部、职工思想,体现到每个生产岗位、生产环节,全矿上下形成了不除隐患不生产、安全没把握不生产的责任意识,实现了五种重大事故为零的安全生产目标。
二是夯实矿山安全管理,努力实现本质化安全型矿山。一方面,认真贯彻落实矿领导带班下井制度。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精神,于2010年10月制定《司家营铁矿领导带班下井制度》,矿领导轮流现场带班,确保每班至少有一名矿领导在井下带班指挥,与井下作业人员同时下井、同时升井。另一方面,认真做好安全标准化矿山创建工作。为了达到创建安全标准化矿山的目标,促进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发展,专门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的安全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把安全标准化工作与各单位的工作业绩挂钩,作为年底考核的重要依据。于2011年5月,被评为安全标准化三级企业,并正式挂牌。初步通过安全标准化二级评审,为安全标准化晋档升级奠定了基础。
三是加大安全投入,努力创造安全生产条件。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建立了井下矿人员定位系统、井下重点部位视频监控系统、井下通讯联络系统。正在着手建设井下CO传感器系统。投入1000多万元进行了露天矿东帮削坡工程,从建矿初期开始就为避免边帮安全隐患做到未雨绸缪。投入100多万元完善破碎除尘系统,改善作业环境,从根本上保障了职工身心健康。严格落实安全设计防护设施,加强日常监管和维护,始终保持安全设施完好、运转正常。
四是深入推行“学习新三矿,安全上台阶”活动。学习推广新三矿安全管理经验,用煤矿安全管理的理念、力度、标准管理冶金矿山,全面推行“三全”、“五精”管理模式。充分利用生产会、安全例会、班前班后会、宣传栏,宣传活动的目的、意义,使广大职工认识到了此活动的重要性。由主管安全副总经理带队前往新三矿学习考察,切实体验了新三矿的精细化管理情况,认真学习了新三矿的先进管理经验,提高了认识,长了见识,改变了以往传统的管理理念。同时,实行安全确认制度,给每名车间安全员配发《安全日记》,记录每天安全工作,并要求车间主任认真检查。为每位维修工配发《维修工安全确认手册》,要求作业前和作业中进行安全确认,并认真做好相关记录。
六、实施民生工程,打造人文和谐型民主司家营
坚持以人为本、唱响民生、和谐建矿的宗旨,发挥精神文明建设特有的培育忠诚、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推动创新的作用。
一是培育优秀企业文化。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结合实际,传承创新,整合提炼,打造出了包含企业目标、企业精神、企业使命、企业核心价值观为内容的“四位一体”的企业文化体系。我们秉承“科学发展、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矢志不渝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同心同力,共创共享,致力建设“管理一流,队伍一流,产品一流,环境一流”的科学发展示范企业。我们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报效国家,四年来上缴税收十几亿元,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是创建学习型企业。率先在河北省启动了学习型组织创建,通过营造学习环境,搭建学习平台,建立教育培训、拓展训练、人才实践“三大培训”基地,持续开展“岗位技术比武”、“名师带高徒”、“学知识、学文化、学技术”的“三学”等活动,提升职工的文化素质、安全素质和业务技能。几年来,有近一半职工获得初级以上职业资格,近30%职工取得中级以上职业资格,数十名年轻大学生走上领导岗位,六十多人次荣获省市级各项荣誉。
三是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活跃职工业余文化生活。组织开展文艺演出、职工篮球比赛、趣味运动会及讲演比赛等。为青年职工连续组织二期青年交友联谊会,为近百名单身青年搭建爱的桥梁。多措并举,逐步改善职工生活条件。大力改善职工食堂饭菜质量,为井下作业人员设立高标准的职工食堂,确保一线职工吃到热乎可口的饭菜。修缮职工宿舍,配发床单、被罩及枕巾,设立专门为职工服务的洗衣房,新建大型职工浴室。关心职工身心健康。组织开展“大病互助”工程,建立救助档案,帮助其度过难关;积极为患病职工筹措爱心捐款活动,每年组织全体职工进行健康体检。
时值“十二五”开局之年,司家营铁矿将继续秉承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核心理念,勇于担当起时代赋予的发展重任,为打造“管理一流、队伍一流、产品一流、环境一流”的现代化旗舰矿山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