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钢南山矿业公司依靠技术改造提升生产效益纪实
马钢南山矿业公司依靠技术改造提升生产效益纪实
创新是企业的灵魂。
对于一个开采了近百年的矿山来说,技术创新从来就是与生产管理紧密相连,与企业发展密不可分的。如今的南山,在境界内可采资源日趋减少、开采条件不断恶化、开采难度日益加大的今天,技术创新显得如此重要。它犹如新鲜的血液,一直强健着矿山的肌体,浸润着矿山的灵魂,乃至延续着矿山的生命。
作为马钢矿业发展的最核心板块,南山矿所肩负的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要综合布局生产体系,在保证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同时,加快后备矿山建设,确保全年生产目标的实现,南山人只有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走技术创新和科技兴矿之路,有效挖掘现有潜能,努力提高生产效率,以实现产能的最大化。
发展理念打破坚冰。几年来,南山矿大力实施“科技兴矿发展战略”,逐年加大技改投入,围绕生产经营,全面推动技术进步,解决了众多困扰几代南山人的关键性的技术难题。通过开展群众性的经济技术创新、“五小”改造、技术攻关、岗位创新创效等活动,在全矿范围内营造出科技引领创新、管理提升效益的崭新氛围。
技术改造冲破瓶颈。通过引用、吸收和消化当今国际国内最前沿的采选技术和先进的施工技术,矿山的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南山矿先后开展了凹山和东山等老采场境外资源回收利用的技术研究、露天台阶爆破降震、露天边坡稳定性分析与治理、露天采场排水循环利用、高村采场震动放矿研究与实施等技术攻关项目,不仅为矿石产能持续攀升创造了条件,也为采矿技术指标的提高和完善奠定了基础。针对高村极贫矿的大量入选,产量与质量的矛盾逐步加剧,如何使高村采场贫磁铁矿得到有效利用,南山矿采用了矿区含铁围岩资源化综合利用的工艺技术,在凹选碎矿粗、中、细阶段分别引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C145、H8800和HP500型破碎设备,经过大量的与之相匹配的工艺改造,长期制约原矿“通过”和“粒度”指标的难题被有效攻克,碎矿数千米长的皮带运输线畅通无阻。
探索出路另辟蹊径。在选厂实施超细碎新工艺在国内外冶金矿山中没有先例,南山人再次开创先河。他们在传统的选矿三段破碎与磨矿作业之间增加了超细碎粗选流程,把16mm以下的块矿通过进口的尖端设备高压辊磨机磨碎至3mm以下。承担改造任务的凹选干部职工“摸着石头过河”,风里来雨里去,义无反顾地前行。几年的时间里,他们相继完成优化超细碎筛分作业配置、定量胶带改造、自动给料系统改造、对辊机降温控制系统改造等数百项复杂的“修配改”,新老系统顺利完成对接后,选厂原矿年处理能力由原来的550万吨一跃提升到目前的700万吨以上,不仅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为全国同行业冶金矿山极低品位矿石资源利用闯出了一条新的途径。
技术创新勇立潮头。如果说超细碎改造是南山矿技改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凹选三段磨矿改造即是公司在技术创新领域递交的又一份“大手笔”。由于高村矿极低品位矿石嵌布粒度细、选厂磨矿细度很难达到单体解离度标准,铁精矿品位由2006年的64.16%逐年急速下滑,以至于低于集团公司规定标准0.58个百分点。为迅速扭转这一颓势,南山矿投入数千万元资金对凹选磨矿三段进行改造,以二台国内最先进的φ3600×6000溢流型球磨机替代原φ2700×3600型球磨机,以国外顶尖的德瑞克细筛替代原国产的高频振动筛。这项2010年马钢跨年度重点技改工程获得成功后,再次显现出巨大的效益。凹选三段磨矿能力扩充至原来的6倍,磨矿细度由改造前的80%左右迅速提升为90%以上,铁精矿质量稳稳达到或超过集团公司标准。凹选现阶段生产由此进入效率生产和清洁生产的新里程。
信息平台助推管理。南山矿统筹矿区信息网络的管理,优化选择基础参数,将信息化平台与工艺流程的再造有机结合作为一个整体。几年来,高村采场从地质建模、测量验收到采剥计划编制,全部实现了数字化管理,并且研发应用了卡车调度管理系统;铁路信号集闭系统也由继电器连锁更新改造为计算机联锁;尾矿库全面实现数字监测管理,在采场、选厂安装多个生产视频监测和生产调度视频系统。现代化信息平台为公司生产效能的发挥,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
“创业、创新、创造,敬人、精业、共赢”,这是马钢企业文化的精髓所在,也是南山和谐发展的不竭动力。
新的时代需要新的起点,新的历史需要新的创造。在打造千万吨级规模和谐新南山的关键时期,如何紧贴生产和后备矿山建设实际,积极开展新技术和新工艺的研发和应用,有效激发生产潜能,一场更大规模的群众性岗位创新创效活动正在十里矿山轰轰烈烈,蓬勃兴起! (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