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服务“炉火纯青”
让服务“炉火纯青”
——大冶铁矿球团车间创建“炉火纯青”党员服务区侧记
巍巍竖炉,是熔炼武钢“精粮”的生产一线,也是熔炼“服务团队”的阵地前沿。在大冶铁矿球团车间“炉火纯青”党员服务区里,党员将模范带头作用融入“三个服务”的全过程,融入服务车间生产经营中的热点、难点全流程,与车间生产经营“共冶一炉”,焕发出强大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炉”冶锻炼:效能管控亮身手
精矿原料复杂、生产组织困难、成本压力加大……面对生产经营中的诸多“瓶颈”,球团党总支从表明党员身份入手,在主体岗位设置党员承诺牌,承诺牌上有岗位党员的承诺措施和联系电话,提升球团产能、带动生产效能。
该车间62名党员每天自觉佩戴党徽,通过为基层生产提供“一站式”服务,为生产排忧解难。针对2月份球团质量波动的实际,党员们立足岗位,开展产量“PK”竞赛,带动职工掀起了保产达标热潮,球团生产日均产量保持在2750吨以上,并创下日产3004吨的近3年最好记录,双线生产保持“双高”态势。
活动开展以来,该车间党员骨干在贴近一线、服务岗位的“熔炉”里百炼成铁,精炼成钢,先后解决了煤气发生炉手动系统上水改为自动上水系统,加装变频调节皮带转速、使用皮带扣“缝合皮带”等生产排难项目,优化了生产运行,累计生产成品球团矿213429吨。
“火”眼金睛:质量管理解难题
质量是球团赢得市场的关键。球团党总支坚持服务融入质量,引领党员发挥“火眼金睛”的作用,全力解决质量难题,打造精品球团。
今来以来,受供料影响,球团成品球质量出现间歇性波动。该车间党总支先后在司炉、造球、竖炉等岗位开展了“提质先锋行”、“精品引路人”和“精英结对”活动,通过党员现场“看、问、教、学”等举措,促进了球团质量效益的全面提高。
此外,该车间党总支还在三个支部开展“炉火纯青手”“金球之星”“神盾卫士”评比活动,对在质量控制和改进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党员和职工,每月评选出“一岗一手”、“一岗一星”、“一岗一士”,进行表彰奖励,极大提高了党员下现场解难题作示范、职工学技能比质量的热情。上半年,球团成品球平均抗压达2253N/个,满足了市场需求。
“纯”正不杂:队伍管教夯基础
生产一线有需要,党员服务有行动。球团党总支针对车间生产中疑难险阻问题,组建党员“球星”突击队,围绕生产现场的难点和重点问题,积极开展攻关排难活动。
年初,煤气发生炉故障频繁,导致现场堆积了大量炉渣,党员“球星”突击队承诺负责该区域的环境卫生,只要现场有炉渣堆积,党员就时刻“在线”服务。上半年以来,党员“球星”突击队先后开展各类攻关排难行动10余次,现场环境得到改善,有力服务了生产经营大局。
“组建党员‘球星’突击队,寓意在于希望广大党员们能像球场上的前锋一样,在践行‘三个服务’时冲锋在前,实干中锤炼党员队伍,夯实基础。”该车间党总支负责人对突击队成立的初衷进行了解释。
“青”出于蓝:创新引领聚合力
服务需要创新,党员需要进步成长。球团党总支以“凝聚党员队伍合力,激发创造力”为出发点,引导党员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在创新中进步。
该车间党总支以党员技术骨干为依托,组建成立党员“球星”创新工作室,对制约球团生产经营的“瓶颈”进行攻关,并鼓励技术全面、技能精湛的党员劳模单独承接攻关课题活动。今年3月份,车间劳模党员阮卫东、魏建忠、谢德胜围绕生产经营难题,主动选定了三项创新课题,积极开展攻关活动。
党员创新活力的激发,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竖炉党员服务责任区《提高竖炉球团烘干均匀性》的创新成果,解决了竖炉炉内烘干的技术难题、获国家优秀成果奖;造球党员服务责任区《提高二期造球台时产量》的创新成果,解决了制约二期造球产量的“瓶颈”,获湖北省质量管理成果一等奖。
截止5月27日,党员“球星”创新工作室先后制定了“配用杂矿,降低筛下料”等12项技术攻关课题,预计全年可降本增效1140万元。(邵亮 周治平)